我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那个曾让我仰慕的林总,那个对我有知遇之恩、在我被卓玲反咬一口时为我力挽狂澜的林德明,此刻在我心中轰然崩塌。

记忆的碎片逐渐拼合成完整的图景当方琳空降时,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就选择了站队。而林德明,他太了解我了,知道我这个"聪明人"不会轻易被他利用。

但小予不同,那个单纯到近乎固执的女人,那个至今还珍藏着林德明送她的入职周年贺卡的女人......她才是完美的棋子。

我能想象林德明是如何不动声色地引导小予的。在某个小予加班的深夜,他或许只是轻描淡写的告诉她,"小予啊,方琳这样对你,你完全可以去投诉的。"语气温和得像个充满关怀的长辈,"你现在怀着孕,公司不敢拿你怎么样的。"

又或者,当小予提起从梁安琪那里听说方琳要找人替代我时,他会顺势接话,"这事你应该告诉唐宁啊。"每句话都说得像是善意的提醒,每个字都裹着关切的糖衣。而单纯的小予,只会把这些当成前辈的好意。

我突然想起,小予在给我通风报信时确实提到,她不久前刚见过林德明。时间点太过吻合。

林德明甚至根本不需要直接教唆。他只需要在小予每次被方琳刁难后,适时送上关怀,说一句"这样不对"。日积月累,这些看似善意的安慰就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着小予的理智与判断,直到她终于举起这把复仇的刀。

最讽刺的是,当小予发出那封震惊全公司的邮件时,林德明可能正在高尔夫球场悠闲地挥杆,或者带着老婆孩子在某个海边度假。

我无法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也没有办法去验证。但即便已经“久经沙场”,此刻的我仍止不住浑身发冷。

我曾无数次提醒小予,不要在方琳面前提起林德明。那时我只担心,这样的言行会招致方琳更严厉的打压。

可我怎么也没想到,真正的危险不是来自方琳的猜忌,而是来自她无比信任的林总。我提醒她提防明枪,却没料到最大的威胁竟是背后的暗箭。

但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能做的只有静观其变。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一个月后,方琳辞职的消息悄然传开。官方说法是"个人原因主动请辞",但茶水间里人人都心照不宣地交换着眼神。

这两年方琳树敌太多,小予的控诉邮件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所有积怨找到了宣泄的出口。那些曾被方琳打压过的、边缘化的、穿小鞋的,都趁机踩上了一脚。而我的经历被方琳推出去背黑锅却又成功翻盘无疑给了所有人一个信号:方琳并非不可撼动。

Bob 的反应完全在意料之中。当公司上下对方琳不满的舆论发酵壮大,当董事会开始施压, 他为了自保第一时间与方琳划清了界限。他放弃了她。

而方琳这样深谙丛林法则的职场老手,自然不会孤注一掷地去大闹。她太懂得及时止损的道理,与其闹得鱼死网破,不如体面离开。凭她的资历和人脉,不出三个月就能换个地方照样风风光光当她的 HRD。

而我真正担忧的,是小予未来的处境。

眼下她尚在孕期,公司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但等产假结束呢?哺乳期过后呢?

一个敢用公开邮件控诉高管的员工,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没有哪个管理层敢长期留在身边。他们会用最体面的方式让她离开:也许是架构调整,也许是"个人发展考量",甚至可能是看似体面的内部转岗总之,绝不会留下任何把柄。

第一个冲出战壕的人,往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