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生活,她可不想再被夷人破坏,近些日子努力回忆前世发生的事情,再有寇冲的补充提醒,大致理清了事情的经过。今上十六岁便登基上位,先帝将他托付给摄政王,摄政王把持朝政主宰大周便是十二年,直到四年前叔侄之间的矛盾渐渐浮出水面,皇帝才想着收回旁落的大权。

说来简单,摄政王一派如何甘心放权,朝廷明争暗斗、乌烟瘴气了好几年,皇帝还算有作为,历时几年总算将皇叔所有党羽打压下去。为了树立威望,近两年大肆改革变法,企图扩大周朝的版图,创造万朝来贺的繁荣景象,大兴兵事。

西北因前一任行军大总管的失利,丧失土地,皇帝极为恼火,当初便砍杀了不少将领。寇冲因为官职小、本事高,非但没问罪,反而给予重任叫他练兵。西域诸部的狼子野心众所周知,寇冲跟那边打交道日久,心里更明白,东北战事趋近白热化的时间,西北边防做的好是本分,做的不好反而会被开刀。

他上面虽还有刺史、指挥使等人,一味依赖旁人却不是他的作风。就算没有俞婉的提醒,高层官员也明白如今情况紧张。俞婉这样笃定的表现使得寇冲更加在意,原本打算每一月出境巡查一次,现在改为了半月。卫所的兵力大半带去了辽东,二十岁以下的少年人还有不少。

境外探寻过几次之后,各部虽没有明显犯边的表现,防人之心不可无,寇冲回来就将情况报告给总兵府。总兵府指挥使原是征战半辈

子的老将,不敢掉以轻心,向朝廷上表将征兵年龄降低到十五岁,防患于未然。

战事繁多,国库吃紧,朝廷虽也有心练兵,奈何发不出饷银,只将奏章压中不发。

这些事俞婉不是很清楚,可她知道不但寇冲重视,武官一系大多齐心,都不愿意再丢失疆土,大家比她还要悬心,因此就放下心来。想来上辈子也是如此,她是女眷,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关心后院那一亩三分地。

寇冲常年在沙场上打滚的,比她敏锐地多,如何会没有半点防备。正月刚过,朝廷还未表态,却不能等了,总兵府召集治下的八个折冲都尉,上中下所有人加起来兵力达五千人,加上战场上退下来的和新征的该有一万多,新建的长城坚固结实,守城却是没有问题的。

永平卫最北的城是庸良城,以永平卫为中心,左右五个折冲府形成一道弧线包围圈,往内是周朝国土,往外是失去的伊州沙州疆土。五个折冲府互相拱卫,是西北最后的防线。俞婉特意打听了,寇冲去修长城的时候,扩大范围从庸良城往左右延伸,至少囊括了三个折冲府。

就算西北诸部毁约南下,只要几个折冲府互相帮忙守住大门,他们就前进不了。上辈子寇冲就守得庸良城,若不是大漠一队铁骑绕到南边直接攻打永平卫,她也不至于慌不择路。

防御外敌是西北诸将一直以来都不敢轻视的事情,如今不过在总兵府的带领下更加小心而已,日子还是照常过。二月份没过几天,家里便收到了寇芙的来信,说是胡杏娘发作了,俞婉赶紧套车出门,中午到了永平卫城外。

谁知守城的军士以前些时候有西北细作进城为由,来往的人员皆要仔细抄检,将俞婉拦在了门外。给俞婉赶车的张东盛是个暴脾气,他在军中便极为勇猛,没吃过亏,谁不长眼睛敢拦中郎将府的家眷,他就敢鞭子抽谁,跟几个嚣张跋扈的守门人闹得不可开交。

俞婉冷眼看着,已经表明身份是中郎将府来人,对方还一副凶神恶煞公事公办的模样,不像是不清楚寇冲是谁,反而像是故意针对。

恰巧指挥同知家眷从城外烧香回来,他家的夫人居然认识俞婉,见她被拦帮忙做了担保,将俞婉带了进去。俞婉来不及道谢,赶紧去参将府,后院正闹着,一个寇芙都不认识的mama在产房外吵嚷,说是寇冲遭受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