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我就知道我的女儿啊最能干,最能明白爹的心思了。”
“还不是爹教的好,我啊……”
……
云芳和爹说了很久,娘也拉住大山的手嘱咐了半天,一家人一直说到日头升到了头顶上。
吃了过午饭,在爹和娘殷殷的叮嘱声中,大山合云芳再次踏上了返程的路。只不过,来的时候他们是赶着空马车,回去的时候却是带了满满一大车的货物,占地方的是萝卜干,而爹连夜切好的十块大火腿片则码放在了一个个干净的食盒子里,整整齐齐在车厢的一角。
马儿他在青石铺就的山路上,发出‘得得得’的一连串的脆响,而大山和云芳却在这样颇有韵律的马蹄声里沉默着,默默的想着爹和娘的嘱咐,想着他们身上肩负的担子。
尤其是大山,他回想着爹和娘的坚持,回想着他们宁肯守在蓝家的小院里也不肯去宁县看着铺子开,他禁不住挺了挺脊背,腰板挺的笔直,就好像他虔诚的正在进行着某种特别的仪式一般。
而此时,马车已经跑进了大片芦苇荡子之中,微风拂过翠绿的芦苇叶,发出‘沙沙’的轻响,迎合着清脆的马蹄声,特别的和谐。
就在这时,一望无垠的芦苇荡子的一角突然像两边一分,一个人影悄悄的转了出来,静静的等在了蓝家的马车必经的路上……
正在冥思的大山突然一抬头,发现了那个人影,他眉头一皱,手中的辫子就狠狠的扬了起来。
‘啪’的一声,大山把鞭子甩在了马屁股上,马儿吃痛,疯了一般的狂奔了起来,撞翻了那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影,而大山始终目视着前方,仿佛这里之后他们兄妹二人和一套车马之外,再无别人。
马儿飞奔而过,云芳用眼梢的余光扫了一眼那个踉跄着退回了芦苇荡子里的翠绿色身影,轻轻的摇了摇头,发出了一个无声的叹息。
322 开张
七月流火,蓝氏的三家杂食铺子正式开张了。
蒋家的铺子四分五裂,还在一片混乱之中。苍家的铺子都按部就班,不见什么特别的动静,福祥新转出起的三个铺子就成了人们的焦点。
张大年也是个能干的,利用了人们爱看热闹的心理,把铺子开业前的气氛做的足足的,关于铺子开业前十天有买有送的消息早已经在宁县都传遍了。
宁县的人们几乎都知道了‘蓝氏杂食铺子正式开张的十天之内,每一铺子里卖出的前五十碗萝卜干,搭送一碟腌火腿;前二百碗萝卜干,每两碗送一碟火腿,前五百碗,每三碗搭送一碟腌火腿。之后,萝卜干和火腿都卖十五文,再无搭售。’的消息。
热热闹南的到了七月初七,一大清早的蓝家铺子门口就人头攒动,大家守在了门口,等着铺子下板,把抢在那前五十名之内。
蓝家的铺子言出必行,各个铺子的管事们都亲自守在前堂,认真的执行着新东家制定的销售策略。
仅仅用了三天,蓝家承诺的每个铺子送的二百二十五碟火腿就全被送了出去,相应到他们每个铺子也收到了七千多个大子,折合银子二十五两。
张大年欣喜的捧着三家铺子收来的七十五两白花花的银子,虔诚的送到了蓝家兄妹的面前,他在福祥的铺子里呆了多年,清楚的知道这三天二十五两银子的销售意味着什么。
即使像福祥这样的百年老铺子,在没有过年过节的日子里,能有这样的销售都不不常见到的,而换了招牌的蓝家杂食铺子竟然做到了,这让他彻底的知道了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跟着蓝家铺子,他张大年会大展拳脚的。而这一次谁也轻易的就赶走他,因为这个铺子也有他的一份!
早在生意火爆的第二天,小石头又赶车回了一趟松坡屯,除了给爹娘送回这个好消息之外,又带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