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3 / 3)

一头猪二十文的定钱,下了定、拿了钱,大家的心头就踏实多了。

小柱子也如昨晚约好的那样,一大清早的就来了蓝家,跟在云芳的身边,看着她在一旁一家家的记录着上门来的乡亲们家里大肥猪的情形,虽然小石头看不懂芳儿姐姐写写画画的到底写了些什么,但是看她那认真的模样,小柱子打从心眼里觉得满足和踏实,感觉自己今后的日子里必定充满了阳光。

松坡屯只是个封闭的小山村,蓝家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山村农户,自然是没有什么文房四宝的,那天云芳特意花了半天的工夫翻找了半天也才找到一些粗糙的黄纸,一方缺了一角的破砚台,却哪里也找不到古代人用的毛笔,也只得找了些粗细相宜的芦苇秆,用刀子把一头削尖了,就像现代里使用的那种钢笔一样,蘸上些使劲磨出来的墨汁子,也能将就着写写画画了。

往常这种乡亲们之间相互银钱财物赊欠什么的也就是口头的约定,不需要书面的什么文书来证明什么,大家都是祖祖辈辈一处住的着,说定了就是定了的,谁也不会擅自改了协议内容来。

可是,蓝家这一次不是仅仅赊欠一两头猪的事情,云芳是打算着做生意的。因此,爹那边用松坡屯口口相传的办法一一和一众乡亲们口头约定,云芳这边用自己的方式简单的记录下这赊欠肥猪的每笔帐目。

当她还是蓝丹溪的时候,她从小本生意开始,一个人撑起了越来越大一个企业,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指望着她吃饭呢,那些帐目的上的事情她可是从来不敢马虎的,今天这几十头猪的账目于她来说不过是毛毛雨啦。

只有一样,家里找到的纸也太糙了些,芦苇秆削出来的简陋钢笔也很不趁手,云芳写上几笔,总要停下来摆弄上一番,低低的诅咒上几句。

云芳记账,用的是现在的几张方法,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数字,别说是松坡屯立大字不识的众乡亲了,就是那些饱学的老夫子来了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她只管按照自己的法子记录,倒也不担心别人看了去。

云芳沉浸在记录的快乐里,时间久了,倒是把那一旁静悄悄的好奇的瞅着的小柱子给忘记了,偶尔抬起头来,看着他好奇又不明所以的样子,云芳就好脾气的冲他笑一笑,然后低头继续写写划划的,写着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符号。

松坡屯的乡亲们陆陆续续的来到蓝家办妥了事情又离开,蓝家一家人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连早饭都是趁着人来人往的间隙里偷空吃上几口,直到日头正正的升到了头顶上,蓝家的小院子才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不知道是不是李锦容昨天那样如避蛇蝎一样的躲着要卖肥猪的人们落荒而逃起了作用,还是睡了一夜的人们想明白了,蓝家定下来实际赊欠的肥猪数目已经达到了八十头还多,实打实的用出去了近两吊的现钱呢。

也幸亏了昨日李锦容间接用来的那些大子,才让那多出来的这二十头猪也都顺利的赊了下来,皆大欢喜。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住着的,谁家的猪啥样爹的心里大体还是有数的,所以蓝家才会在没有验看肥猪的情形下,就先放了定钱。

上午放了定钱,吃过午饭之后,爹才带着云芳和小柱子挨家挨户的去看了看那些肥猪,并大体目测了猪的大小,也好安排杀猪的顺序。毕竟他们不是像后世那样的屠宰场那样,可以批量杀猪,然后把猪肉直接运往各大冷库,销往各个大型商超的冷柜。

这一次,云芳打算才用纯手工的方法,把那些猪肉做成可以长久存放的火腿肉,慢慢销售的,那样制作起来也就要格外的费工夫了。还有,要制作风味独特又易于存放的火腿需要的是新鲜猪肉,这八十头猪全部处理完毕最少也得二十天,小一个月的工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