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翘见她气定神闲,急道:“那姓王的畜生做了这么多坏事,还险些……”
落英瞧着不妥,忙扯了扯落翘的衣角,落翘改了口道:“奴婢只是不服,如今外头竟都说他家的好话!”
一场瘟疫本来已让王家从风尖浪口上隐没下去,王家不低调行事,反高调行善。王大人为官多年,到底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倒下的人,如今能记得去年王家闹得沸沸扬扬的丑事和隐藏好几年的命案,就能记得王家的善举。
那姓王的身上背负了一条人命,但却救了更多人的命。
新药方子是太医院的太医配出来的,王贵人在宫里,宫里也有人染上瘟疫,能第一时间得到药方子也不奇怪。京都感染瘟疫的人多,蔓延的速度也快,缺药材是绝对的,王贵人立马给宫外王家透了信儿,王家又立马打发人去购买,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此次瘟疫也引起圣上注意,几乎是京都缺药材的第一时间就派了官员去外省购买,有了王家的善举,京都其他权贵才争相效仿……
只是,落翘的话也不是没道理,药材并非粮食,粮食是人离不开的,顿顿都要吃,而药材是生了病才会用到。王家的药材发放了两三天,绝非一个地方就能买来这么多。何况,其中还有几位药,是不常用到的。后来京都的权贵打发人去外省购买,有些就没买齐全,而是直接给了专门派发药材的官员,配齐全了才发放到需要药的百姓手里。
也真是因为这个缘故,最能让百姓记住的就是王家,这中间难道真的没有蹊跷?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论过程如何,王家的的确确在这一次瘟疫中做了件大好事。当时药铺被买不起药的百姓打劫,虽没闹出人命,但可见百姓已浮躁不安,因瘟疫而没得都因起先没有找到真正治疗的药方而耽搁了病情,后来有了能治愈瘟疫的药方子,可除了赵家大爷,其他没了的都是普通百姓。
朝廷对此次瘟疫处理的速度快,可毕竟朝廷供给的药也有限,倘或没有王家,百姓会不会如同打劫药铺一般,把手伸向京都权贵可就难说了。人在面临生死的关头,都会恐惧,这样的恐惧会使人变得无畏,也会使人变得疯狂。
而那姓王的虽是获罪之身,却亲临发药现场,在人人避之不及之时,他的精神还真叫人可敬可畏。即便,一个人晓得自己活不久了,也会对死产生恐惧,何况那姓王的还如此年轻,而当初文大人只是一试他便认了罪,他怎么可能有这份沉着?更不会有这般大无畏的精神。
落英重新给明玉换了一杯热茶,轻声道:“王家若起死回生,被那姓王的祸害的那位姑娘,虽出了家也不晓得会不会甘心。”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静悟师父虽在城外,但城外的庙宇、庵堂都没有受到瘟疫的影响,那位静悟师父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明玉晓得她家是如何被颠覆的,她恨王家比之明玉有过而无不及。好容易才扳倒了王家一回,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看着王家死灰复燃?
嫉妒与仇恨一样,是比死更能让人疯狂的东西。例如楚大夫人,她对楚云飞一家,便是由嫉妒慢慢转变为仇恨,由此不择手段,毫无理智可言。
明玉缓缓吐了一口气,不晓得如今身在城外的静悟师父,晓不晓得城内的百姓,已开始帮着王家说好话。
“那姓王的混账虽背负了一条人命,这一次王家却救了更多人的性命,将功抵罪的话,会不会免了他的罪也未可知。”落英道,“如今外头的百姓都说,王夫人熬过去年冬天,也因王家的善举感动菩萨,就算王夫人真的是装病,这会子好了,也是好人好命。”
明玉觉得好笑,按照静悟师父的说法,真正害死她的姐姐是王夫人,且明玉对此也深信不疑,否则静悟师父也不可能晓得王家,明珍也不会生出算计。
不过王夫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