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的天花乱坠,好似天上白白掉金饼,明玉承认自己也有点儿动心,好在定力还够,只是微笑听她说,偶尔搭上一两句话。等婆子进来禀报杨夫人、秦氏回来,杨大奶奶才打住。
昨儿是杨二奶奶,今儿是杨大奶奶,幸亏杨三奶奶不在,要不明天就该换杨三奶奶了。本想着这两人都寻她说了那多,杨三奶奶不在就能清静。岂料,这一回换她们两个一道,害得明玉陪她们说了一上午的话。
好容易送走她们,王福进来回话。明儿去坟山祭祀,除了夏老,秦氏都不晓得具体在什么地方,就由夏老带路,马车等都雇了来,明儿一早就出发。又说了另外两处庄子的事,拜杨大奶奶、杨二奶奶所赐,明玉还没来得及和秦氏商议。
明玉暗暗头疼,白问了一句:“杨大爷和徐小爷可谈妥没有?他们是不是要出海?”
王福道:“这个老奴倒是听徐小爷说过,今年不预备出海,杨大爷大概想单独出海吧。只是,听徐小爷那意思,出海却不容易。这些年但凡出海的,还不是靠着那几家,虽消了海禁,却又有别的法令,出海多少受了些限制。”
也就是说,并非想出海就出海……这一点明玉倒是听说过,徐家行不通,就盯上了她?
“徐家不出海必定有什么缘故,难道徐小爷没告诉杨大爷?”
他们两个不是非常谈得来?
王福想了想道:“大概求利心重吧,老奴来了南京,倒也听说,特别是福建,有几家出海都大赚。”
又补上一句:“姑奶奶听着就罢了,杨老爷年事已高,家里的事也不大管的。咱们家不必去冒这个风险。”
“我就问问罢了,这两日杨大奶奶、杨二奶奶一直说这事儿。”
王福轻笑一声,道:“想必是想着姑奶奶京都有亲戚,若是肯出面,就能顺利出海。出海是有赚头,但赔得倾家荡产的也不少。”
楚家早不做买卖,搬去直估,也学着书香之族,只置办了田产地产,楚大夫人、阮氏的铺子都是她们自己开的。
第二天一早,夏老进来请安,陪着秦氏说了一会儿话。
楚太老爷、楚老爷并没有埋在楚家坟山,却是在庄子后面的荒山上,秦氏说正好去庄子上的别院瞧瞧,倘或保管的好,指不定还能住人。
又问夏老一家是不是住在别院里,夏老道:“老奴一家住的都是后来起的瓦房,那别院杨老爷叫人封了,不许进去。”
秦氏怔住,明玉也被夏老这话吸引住了:“为什么封了?”
☆、153:南京(3)
夏老被公爹留在南京,这些年虽有杨老爷力保,若他自个儿不是精明人,只怕保也未保的住。当年的事,作为疼爱妻小的公爹,为了不让妻子秦氏过度忧心,只怕不会细说,而夏老就不一定了。他在公爹眼里,和杨老爷一样,是个可放心托付的人。
夏老目光闪烁,却道:“老奴也不清楚,夫人自是晓得,老奴年轻时跟着太老爷出海,后来都在铺子里做管事,别院的事一概不知。”
是不相信明玉,不方便说,还是真不知道?
夏老见明玉目光坦然,直视着自己,又道:“老奴后来安排到庄子上时,庄子已在杨老爷名下,杨老爷叫封了,老奴也没什可说。”
那就是有些话还不到时机说出来?
明玉微笑道:“我听相公说过那别院的事,夫人还说相公小时候特别爱吃桃子,那别院外头有片桃林,别院里头也有一株桃树。”
夏老听着脸上也不由带着笑,仿佛也记得这些事,却惋惜道:“那株桃树如今却没有,又新长出一株来,在外面依稀能瞧见,如今枝繁叶茂。”
“没有好生打理的桃树都是这样,结几年果实,就要长虫子。那虫子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