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3 / 3)

如今家里小的还小,有了儿媳妇帮衬,以后就省心了。等有了孙子,也就含饴弄孙是个大事。”

四太太笑里含着几分苦涩,算是熬出头了吧,这漫长的二十年,回想似是弹指间。

送走姨太太,明菲两口子也先回去了。三老爷不在京都,五爷不在家,五奶奶不放心家里,也先走一步。倘或客人在,韩氏也不得休息,秦氏、明玉也告辞回去,大奶奶、明慧这两日不不急着走,住在明玉处,便跟着一道上了马车。

送走大伙,两位堂夫人回房午睡,四太太亦叫韩氏回去歇歇。

一时到了屋里,无旁人在,四个大丫头忍不住同时感叹:“果然百年世家就是不一样,那么大一家子,只是同辈分的,就派到了十五,还不包括夫人们、少奶奶们的娘家。”

相对而言,韩家人口就简单多了。

“这话可说错了,咱们姑奶奶还有一位年纪更小的小姑子在淮安老家呢!奴婢已打听,除了姑奶奶见过的那位蔡姨娘,十五姑娘的生母,老爷在淮安老家有几房妾室,这里还养着两位!”

这话使另外三个丫头都沉默下来,半晌互望一眼,一人道:“不晓得咱们老爷和夫人怎么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年纪最大的夏雨立即瞪了一眼说话的丫头,道:“老爷、夫人自有主张,哪里轮到你们在这里议论三四?”

那丫头不服气:“倘或姑爷也是那样的人,姑奶奶一辈子岂不毁了?”

夏雨闻言,也说不出话来,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她看了一眼端坐在榻上吃茶的韩氏,其他丫头或许不明白,夏雨却明白。姑奶奶已过了嫁人的年纪,老爷当初说了那话,不可能自打嘴巴作废,也不可能让姑奶奶去做继室,更不可能一直留着不嫁。

韩氏隔了茶碗,目光一扫,道:“吵什么!以后都把嘴巴闭紧了,不该说的话我不想再听!”

四个丫头忙垂下头去,而丫头们的话,她也不是没有听进去。若陈明贤果真是公公那样的人……

☆、139:待产(选定)

明芳出阁在一个月以后,日子虽不长,可也不短。两位堂叔老爷次来京都,另一个目的是想在京都开拓生意。因此不急着走,兴许能等到明芳出嫁以后。大奶奶、明慧却有些着急。明慧毕竟是为人儿媳的,上有老祖宗、公婆,下有哥儿要照顾,出趟门都不容易,更不可能在外逗留那么长时日。韩氏回门几天后,大奶奶、明慧上门辞别四太太、四老爷,四太太挽留不足,也理解二人皆有为难之处。中秋节的第二天,两行人同时登船而去。

她们一走,明玉这里顿时清静下来,而随着胎儿月份越来越大,愈发能吃又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