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靠着山窝窝的乡下,乡里很穷,也只有毛老爹一家祖上是读书人。
毛老爹如同此时大部分读书人一样在为前明守节,只管闷头读书从来不想着科举,但周围人都愿意把女儿嫁到忠义的读书人家里。
小毛的娘就是这么嫁过去的,她仰慕毛老爹的名声,带着嫁妆连聘礼都没要,自己雇了个花轿就到了毛家。
守旧的读书人都靠祖产过日子,卖完了祖业就卖媳妇的嫁妆,毛母要伺候丈夫,要烧菜做饭,累得老黄牛一般,生下小毛没几年人就走了。
毛老爹叹息着说要为媳妇守节,不再娶媳,他的名声传得更远了。
但实际上毛母死后第二年,毛老爹就拿着毛母留下的嫁妆纳了个妾,乡下人没那么多讲究,不烧死人旧衣。这个妾吃穿都用毛母留下来的。毛老爹还让小毛叫这个妾娘,他跟小毛说“一样的打扮,怎么不是你的娘呢?以后,你要连着你娘的份一起孝顺她。”
小毛一千一万个不愿意,他看着身娇体软,声如莺啼的后娘,脑子里想的还是敦厚蠢笨大字不识一个的亲娘,于是用剪刀把毛母旧衣全剪成了破布条,一直跟后娘过不去。
毛老爹用大棍子打了几年,小毛还是屡教不改,毛老爹数次扬言要把这个不孝子赶出家门。
小毛被打得浑身青紫,他故意肿着脸在乡里四处哀求,希望把小娘撵出去,再不济,也要把毛母留下的东西要回来。
但长辈们跟小毛说:“他是你的爹,你不听他的话,就是不孝,不孝之子谁都帮不了你。”
小毛不能理解,难不成自己娘竟是白死了?
他接着跑到毛母娘家控诉:“这个女人占了娘的屋子,用着娘的首饰,难道你们都不管吗?”
这些在毛母生前跟毛家亲密无间的舅家人却突然翻了脸,他们说家里得罪不起读书人,毛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水自己干了,他们管不了。
小毛这样问完了自己认识的所有人,但人人都劝他认命,劝他孝顺父亲,孝顺小娘。
之后小毛就成了个孝子,事事以毛老爹和小娘为先,他们吃鸡蛋,他吃麦麸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