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二三年,毛母留下来的嫁妆被两口子花光了,小毛也没有再发脾气,反而在家揭不开锅时跑出去当了衣裳给老爹小娘吃饭,他自己穿着破烂衣裳捧着毛家最后的家当一本三国演义,四处找活儿做。

村里有个养牛的地主冯老头抬举小毛,特意把人请来家里放牛,每日包两顿饭,每个月给二钱银子让他拿回家奉养父母。

小毛一一照做,天有不测风云,小娘一直没生下孩子。毛老爹也得了病,逐渐起不来身,小毛每天做完活读完书回来,还要给他擦屎擦尿。

逐渐乡人就叫他毛孝子,不叫小毛中毛了。孝子跟员外老爷一样,是个尊称,不是诨名。

毛孝子有地位了,此后两三年间,他在乡里名声大振,超过了多年卧床不起的毛老爹。

再过了几年,乡里人就没见过小娘了。据说是毛孝子看毛老爹一直不好,怕耽误年轻的小娘,就把她再发嫁了。

乡里对此颇有微词,隐约都怀疑是毛孝子在报复小娘,但毛孝子真的独自守着病歪歪的老爹过了三五年。

久病床前无孝子,毛孝子彻底出了名,等到冯老头老了,他的儿子仍愿意接济毛孝子,还给他安排了去江南贩珠回京倒卖的活儿。

写这篇文时杜文才七岁,按照时间线,二十岁上下的毛孝子刚去江南贩珠没多久,还要再过六七年二姐才会跟着绸缎庄少东家跑了,之后还要在金陵再待五六年,她才会在回程路上遇见还是毛孝子的毛道台。

所以这篇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好在故事已经有了结局。

这篇看似传统的“孝子文”,在最后让一个回头的不孝子得到了贵人相助。

放在推崇孝道的古代,这个故事无疑是劝人孝顺父母。可二姐又不是什么孝顺的姑娘,楚韵越想越觉得这个故事很诡异。

比如,毛道台为母亲不平,挨了几年毒打都不改口,怎么会突然就对害死毛母的毛老爹和继承毛母嫁妆的小娘孝顺至极呢?

在郎氏嘴里,这个道台是个心狠手辣,能把她的女儿囚禁起来要钱的人。

即使毛道台不是郎氏形容得那么恶毒,楚韵也不认为他是个善茬。

毛道台可是娶了二姐十年都没跟杜家有过来往的人!

他或许不是坏蛋,但一定是心硬的狠人,这样的人会放过自己的仇人吗?

楚韵重新看到《不驯》的书名,很快就浮起一个联想。

毛道台的一切都是装的,在他明白,宗族、父亲、世俗眼光都不许他为母亲不平后,他就决定自己要跨过“不被允许”的种种条件。

最后,那个愤愤不平的小毛成了“孝名在外”的毛孝子。

嫁到乡里的姑娘肯定会为本地出了名人而变多,女人是很重要的财产。

一下子,宗族、父亲、世俗的眼光都不会反对他要做什么事了。

从结果看,毛老爹成了个需要人伺候屎尿毫无尊严的活死人,毛小娘也被“嫁”了。

毛道台达成了为母亲不平的愿望,也确实逃出了毛家的控制。

他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控制毛家的人。

这样的故事就很切和二姐的目的。

楚韵几乎已经可以断定这个就是“毛孝子”的真相。

但她越笃定,反而越好奇。

不知道二姐是怎么知道的毛孝子事迹的,或许是这个毛孝子曾经走街串巷地贩卖珠花来到过黄米胡同,半逗着来买珠花的二姐开心,给她讲了自己的身世。

也或许是二姐认识被发嫁出去的毛小娘,知道了事情原委。

总之,看完毛孝子怎么一步步从蚁巢般的老家钻出来后,楚韵已经不觉得毛孝子是先动手对二姐起意的了。

二姐早在七岁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