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比起那些人算得上非常奇怪,她教她们辨认桔梗,还不许她们藏私,嘱咐她们要教其他佃户认桔梗。
农妇们看她这样,即使打听消息的人还没有从野牛沟回来,心里已经有八分愿意退田换种了。
唯一让她们忧心的就是,不知道这个会给她们付工钱的粥棚能不能搭起来。
李家前院已经摆好了菜,一盘子鸡蛋炒韭菜,一大壶假牛乳。
这个是李二少爷特意吩咐的,满人爱吃酪,汉人入旗后也染上这些习性,但楚韵怕得布病,不管这边牛奶做成什么花样,她都不常吃。
这个假牛乳是用鸡蛋清拌蜜酒娘打匀后上锅蒸出来的,吃起来有点像蛋糕店的布丁,口感厚重嫩滑。
楚韵转转头跟何妈说要一碟子熬化了了的白糖,溜进假牛乳里,这下味道就跟焦糖布丁有八分像了。
何妈李叔杜容和三个人都爱吃甜,三个人吃了九个还嫌不够,楚韵不让他们吃了,拉着人在院子里消食。
说起粥棚的事,杜容和想了下告诉她,他们肯定会同意,而且不仅大王庄的人会同意,十里坡的人也会同意。
杜容和:“去年修桥就是他们出的钱,上次的监工还提前把今年修桥铺路的钱拿走了,结果换了人监工,他们又要交一次钱,虽然说是提前收,但如果我想,我也可以提前把这个地方好几年的捐都提前收上去,他们受不起,你要搭粥棚,这都是小钱,自然千肯万肯。”
他估计这个钱还不会少。
第62章 乡下花样多
粥棚果然顺顺利利地搭起来了,不过这回捧着钱来的女眷,除了那个据说溺死女儿的高太太,其他通通换了人。
这些女眷穿得比上一次来找楚韵的人要差一些,上回主事的太太戴的是实心的金簪,上边还镶了不少宝石。
这回来的女眷朴素多了,穿的马面裙料子放量都少一些,袄子上也没有金丝银线,只有一些色彩斑斓的花儿朵儿,提来了许多乡下农家货,螃蟹鱼虾鸡蛋什么的,眨眼就在李家堆得到处都是。
要不是李纯佑不让收活的东西,把家里弄得一地鸡毛,楚韵估计全乡的鸡能有三分之一在李家院子里开露天演唱会。
鸡鸭贵他们不要人还不想送呢。
只有高太太作为领导人,提来了两只鸡,四只鸭,还有两个大蹄髈,都是拔了毛洗干净,成双成对的东西。
高太太脸儿圆圆的赔着笑跟楚韵说话。
很快楚韵就知道来的这些是什么人了。
大多都是大王庄有点钱又没有多大后台的小吏富户,像捐钱修路的那些人这回就没再出手。
他们不是不愿意出钱,是不愿意白花钱。
大户人家都要做善事,粥棚这些他们也做过,只是从来没有这么小范围的搭。
花小钱办不成大事,比起花十贯默默无闻的施粥,他们更愿意倾家荡产花十万贯买一个官府写了“济德之家”的表彰。
这些事就被推给下边小一点的鱼儿来吃了。
楚韵把小鱼儿送来的菜通通收下来,跟高太太说:“我们家人少,搭棚子出不了多少人,明日施工还是请乡里乡亲一起搭。”
高奶奶马上就推荐自己的大侄儿,楚韵很给面子地把她大侄儿叫出来看了一遍。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长得油头粉面的,还对楚韵送了好几个秋波,楚韵赶紧把人打发走了。
大侄儿一步三回首地走了,何妈私下就说这个高奶奶跟她大侄儿肯定有故事。
楚韵:“!不会吧不会吧?他们能这么大胆?”
何妈昨儿听柯老丫夫妻说了事,当晚就溜出去说闲话了。
何妈:“这侄儿家原来开了个戏班子,后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