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3)

王兴文无法反驳小闺女的话,只得答应。

爷三个把种子什么都买好了,最后就是去牲畜市场看牲畜。

对于仲秋要往家里买牲畜,王兴文也是乐意的。方氏已经三十多的人了,身子一直就没有休息过。他也是心疼,现在自己有地了,肯定更会辛苦,他不想让方氏再太累。所以,小闺女一说要给家里添牲口,他连犹豫都没有就同意了。

不过,王兴文不会挑牲口,这事还得请教方老爹。

仲秋已经可以预料到,她们家买牲口肯定不会自己家一家使用,但是,老爷子家用的话,也得有个说道。这事得提前考虑到了,不然的话,这牲口最后姓什么都不知道呢。

有了打算,仲秋把买的东西让王兴文背着,带着子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往家里走。

再有二十来天,她们加工香肠的事就要告一段落了。春耕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送上。明天一更噢。

第66章 琐事无常

仲秋家的房子定下来了,还买了前后的地。这个作为农村的人都理解,谁家屋前屋后的不留些地种种菜啥的。

不过,仲秋家把河滩上的那些荒地买下来,就让村子里的议论了好久。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仲秋家孩子多,劳力少,而且,分家时高氏太不公平,只给了那么点地,而且,好田玉米一亩地才收400多斤,而且,种玉米特别吃肥,今年种了,春玉米,马上就得种黄豆或者绿豆肥田,不然的话,来年再种,产量会低得多。

才能王家没有良田分给仲秋家,只得中等田6亩,下等亩2亩,还有4亩种了两年的荒田。

这马上就要种地了,仲秋家的事情还真是让村子里闲着的人很是议论了一番。所以,对仲秋家借钱买下河边的滩地,大家多数都是报着同情的。不管咋样,总得吃饱吧。没地吃啥?农村的人都是以地为宝的。

老爷子本想着王兴文买地他再出个二十两银子,谁想话刚一出口,就惹来高氏哭天抢地的大骂。最后闹到高氏不管不顾地坐在上房门口骂王兴文一家子要害死她们,老爷子发不得火,只得熄了这个心思。

仲秋本来也没想过再粘上房一毛钱的便宜,自然对于老爷子的这一行为看不在眼里。

心是好心,可是,你也得有那本事不是。平白地惹了一场风波不说,还让一家子本来就不安生的心又跟着忐忑了好几天。

老爷子出钱没出成,好像有了心病一样。王兴文跑前跑的的,老爷子一直都没怎么出面。只有在最后村长带着人去量地的时候,才跟着一起看看。

村子里的人对老爷子家的事都感兴趣,主要是村子里一到冬天实在是没啥营生干,因为村长的儿子在县里是个主薄,小小的一个管事的,在村子里说话就仗义的多。所以,一般的村子里,到了冬天的时候,闲汉们都东家西家的聚在一起赌。而大王庄就没人敢,要是赌让村长知道,轻的罚钱,重的开村会,把人赶出村。所以,大王庄的风气还是很好的。

仲秋即然想快一点脱离苦海,自然也要把高氏的脾性让大家知道。免得以后她家有钱了,高氏再闹什么她们家不孝顺啥的,村里人心里也好有个谱。于是,便大张起豉地把河边的滩地买了下来,对于村子里的人议论的事,她早就算计上了。

她现在除了每天跟着王兴文送货,收钱之外,她就拉着子滨和子汐在镇里的书局里逛来逛去,就是在找农务田书。

镇不算太大,只有两家书局,里面多半是卖《百家姓》和《千字文》以及《三字经》的多,另外还有学生们常用的《大学》《论语》什么的。

仲秋考虑到种完田之后就要送子滨来镇上念书,所以,今天逛书局直接就把初学的书买回去。

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