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2 / 2)

,却是被一个主考官大人给相中了。

得知他即没有娶亲也没有订亲,就相中了他。想说与自己的小女儿。但是,这位主考大人的意思却没有明白地直接与王文斌说,而是借同事的嘴,和王文斌说开了,想要留在京城也不是不可以的,可以再等两年,参加后年的春闱,这两年经过老师的教导,后年参加春闱一定得能中进士。

进士之后,就可以迎娶原主考家的小女儿,并且,女方已经说明,可以把京城里的一座宅第当成女儿的陪嫁之物。

不过,言外之意,就是,小女儿是娇生惯养的,受不得长辈的差遣,但是,为人子女者,又不能不尽考道。既然王文斌有两个哥哥,反全可以出钱。

王文斌没有表明自己的意思,他对自己和名声倒是很看中。不过,官儿也是很看中的,他回信家里,请老爷子为他拿主意。

虽然今年一年都留在京里,但他也没有用别人的银子,他是一边学习,一边帮忙抄书,或者到京郊学官里任教。倒也过了一年日子,没有向家里伸手。

老爷子把一家子老少都叫到了老宅,想问问大家的意思。

不过大家还没有说自己的意见的时候,高氏就已经表明,她绝对不会去京城住的。

老爷子也是这样的意思,只是,老爷子和高氏已经快六十的人了。就算是自己住的话,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就得要人在跟前看护。所以,老爷子也想趁着自己没病没灾的先把自己和老婆子的事给顺清了。

王兴文是没有先出声,先头分家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好了。他们只管出钱,而不管养老。

当时就是老三说要养活老爷子和高氏的,现在老三已经决定要留在京里,而高氏偏偏不肯出村子。

王兴武想了想,还是他开口了。向着老爷子道:“爹,既然三弟在京里不回来,不如就由我来养活二老吧。”

老爷子对此也不置可否的,他跟着老二,也是现成的。不用搬不用挪的。只是,跟了老二,这财产分割就要再分一次才成。

原本分给老三的财产就要归老二所有,而老二分得的田地就由老三所得。

老爷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王兴文一家没有意见。老爷子便让子滨写信给京城的老三,把意思一说。

半月后,王文斌亲自回到大王庄,和老爷子说起。即使是他后年春闱考中进士,他也不会不养老人。

只是,他若是考中了进士,便会当了官儿。到时候,不知道分到哪里,或者就做个京官儿。

所以,老三的意思是,无论他到哪里做官,他都想老爷子和高氏跟着他。

孝道在这个时代是最重要的,就算是你政绩不怎么的,只要你是个公认的孝子,你也不会被罢官的。

仲秋不知道王文斌和高氏怎么说,反正在经过老三的说服之后。高氏答应了,不用二哥来养他们老两口,只是托二哥在他在京城的这两年帮忙看顾一下老爷子和高氏。等到他春闱结束,不管是做官还是回来,都是由他来养老两口。

对此,仲秋不于意见。反正老爷子和高氏的养老对于她们这第三代人来说,并不重要。

她现在就操心探春的事,转眼三月就是探春及笄的日子。她早就在镇上的首饰店里,亲自画了花样,打了一套银镶玉的首饰。从头饰到手镯,到耳环,整整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