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不用仲秋说,大家也知道。只要在仲秋家买稻种,就能有个好收成。
不过,武子聪和带着武子仲来的时候,仲秋家的院子里的人可是满满当当的。都是来和子滨登记明年要多少稻种的人家。
子滨这两天也没有去上学,家里实在是太忙了。
仲秋忙着一家子的总事,后院归了方氏和半夏管理。探春就管家里人的伙食。而王兴文要和方老爹他们做火窖,这个可不是小事。
火窖就建在仲秋家的外院墙,几乎把仲秋家东面整块地方都占了。
子滨登记要稻种的人家,本村的,今年就要把明年稻种的数量记上来,还有今年买稻种的钱要收上来,探春不做饭的时候,要帮忙着收银子。
除了本村的,外村的还有不少因为听说了大王庄今年因为种水稻而家家都收入不银子,一时你家亲戚,我家娘家的东窜西窜的,这事就给传扬了出去。过来仲秋家打听水稻种法和买稻种的人也不少。
子滨这些天因为这些事忙得头都大了,被仲秋知道后,就把子汐推了出去。
算学的事子滨还真没有今年才五岁的子汐强多少,而且,仲秋还教了子汐数字记帐法,比起古代人用大写数字法记帐那是简单多了。
何况,这个记帐法还要加上了一个表格,一目了然。登记的时候,你是几号,只要你来的时候,说明了。子滨就能找到记录,你要多少稻种,应该付多少钱。很是简单方便,有了子汐这个小正太的加入,子滨可是轻松了不少。
放过子滨他们不提,武子聪带着武子仲来的时候,就看到这满院子的人都围在仲秋家的院子里。还有不少的人在屋子里出出进进的。
武子聪他们衣着虽然已经换成了平民的服装,但是那通身的气质,肯定和这些老百姓是不同的。
没一会儿,就有腿快的人跑到后院去告诉方氏:“大嫂子,你家来客人了。”
方氏把工棚的事交给了半夏,擦了手从后院转到前院,就看到了武子聪和小胖子武子仲。
可惜,她不认识这两个人。
“见过这位大婶儿,我叫武子聪,这是我弟弟武子仲,我们是来看望仲秋姑娘的。”武子聪看着一院子的人,都好奇地看着他们几个人,平静地上前给刚刚过来的方氏见礼。
这位大概就是仲秋的娘吧,武子聪并没有因为方氏是村人而端起自己少主的架子。
方氏有些不自然地福了福身道:“武公子有礼了,我家三丫头现在正在火窖那边,我这就让人去叫去。”方氏说完,转身进屋叫来子汐,让他快去找他三姐,就说武公子来了。让她快回来。
子汐撒开小短腿,跑出院子奔向了他家的东墙外。
火窖地这会儿正商量着怎么建,建成多大的,用多少材料,一群的老少爷们儿,这会儿都围在一起商量着呢。
这东西谁都没有建过,仲秋也就只能提着大概的想法,毕竟,在古代还没有塑料啥的,为火窖倒是好建,可是关键是,你种的菜没有太阳也不行啊。
现在有的能透光的就只能是纸,连窗户糊的都是纸,哪儿找玻璃去。
这了更能保暖,减少柴的投入量。仲秋正在听建筑师们建议着是不是可以把火窖建在地下,或者半地下,这样能很好的保暖。
子汐一出大门,就扬着他那清亮的小嗓子,向着仲秋奔了过去:“三姐,三姐,武公子来了,你快回家。”
仲秋愣了一下,一把抱住扑过来的子汐,笑着问他:“哪个武公子?在哪里?”
“就在咱们家里呢,镇上看到的那个小胖子也来了。”子汐抱着仲秋的脖子。
子汐五岁了,这两年吃的还不错,身量见长,而且,体重也在增加,仲秋现在抱他,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