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亲自扶起流景,手指拂过流景手心,流景轻轻一握便即松开。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从说起,而况战乱时期,但见彼此都安好无恙,心下也已安定。
倒是流景十分诧异薄言与卷耳同来此处,望一眼薄言,薄言只捻须一笑,卷耳只看了她一眼,便错开了目光。
镇安守备已届天命之年,听闻宁慧求兵,赶忙告罪,“这位自称雷大将军麾下,执符携书来求,那书信虽是雷乾手笔没错,但他只孤身一人闯守备府,属下心下疑惑,便耽搁了两日。”
宁慧听闻,便知流景途中必然遭了围剿,不由又看了她一眼以示疑问,流景微微一笑,见无人关注,便轻轻摇头。
镇安守备安排出征事宜,两日后便率领镇安辖下各路守军一万人启程,沿途急行军,待到灵西时灵西已被攻陷,秦副将败走,回军南地,已被旧朝大军围困。
宁慧惊疑不定,来回不过十数日,既然雷乾已有准备,定然是拖延了时日再行渡河,雷乾渡河后旧朝军才来攻伐西北,怎能如此迅速,竟然已失了一城,围了一城。
稍加打听便知此次率军来袭的竟是旧朝三皇子。
宁慧不觉秀眉紧蹙。老皇帝生性多疑,他日渐年老,底下几个皇子表面上和乐,背地里争权斗智,已较量了好些年,这位三皇子却是独树一帜,最是低调沉稳,隐忍退让,也最是有民望得民心。
可他若在旧朝都城坐镇,皇位之争尚有极大胜算,怎么却跑到这里来领兵打仗了!
他一离旧朝都城,只怕势力便会被蚕食而尽,到时即使得了军功,他还能依仗军功再打回都城去么?若民间关于他的传言是真,他是断不会率军反了的,那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宁慧理不清这中间头绪便也放在了一旁,当务之急便是先夺灵西再救南地,还是绕道南地,先解南地之围,再图灵西。
宁慧一时拿不定主意,先招来流景叮嘱一番,再找镇安守备与薄言商议。
薄言熟知地形,主张绕道从南地背后夹击旧朝军队,怎奈镇安守备却说出征仓促,军需紧张,若是在南地背后与旧朝军队打起持久战,到底粮草不够,避险露怯,不如先去灵西,补充粮草军需,再救南地。
宁慧只抬眸看了一眼镇安守备,便又盯着薄言草草绘就的地图研究起来。天色将晚时候流景归来,却也是神色凝重。
这位三皇子极懂笼络人心,许诺将士,但凡投降者得银十两。而百姓出城受降者,免税三年,西北之地毕竟攻下不久,人心思旧,竟一时之间被这番言论鼓动地浮躁不安,蠢蠢欲动者不在少数。
此次攻下灵西,守军便留了八千精兵,弓弩齐备,铠甲崭新,只怕取灵西不易。更为糟糕的是,三皇子率军围攻南地便是走了薄言所指的那条道,那里地势险要,极易埋伏,只怕他率军过处,已然埋下伏兵,如此以来,去解围南地,却也是难上加难。
此情此境,宁慧也是无计可施,但众人脸色沉重,她此时只能做出镇定自若地神态来,安抚众人行军辛苦,暂且安歇,次日再议。
镇安守军听了这话心里不服,但看别人都神色平静,自去安歇,他便也嘟嘟囔囔地去睡了。
霎时之间除了巡营士卒的脚步声,四周都静下来。军情紧急,情势不利,宁慧心里焦躁不安,哪里能睡得着,循着月色往流景营帐里走,她心里想着事情,有些出神,直到被人在身后拍了一下才转过头去,却是流景,正笑望着她。
她看见这个笑容,想着这个人这个时候出门,在这个时候经过这条道,必然也是去找她,心里便轻松起来,四肢百骸似乎都舒展开来似的舒服,她也笑起来,“你怎么到了我身后?”
流景不说话,只伸手指一指道旁几株大树,宁慧便明白过来,“哪里有这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