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如果见到有问题的农田,朱襄还会找上那家农人,手把手教导他们解决问题。
“我是长平君朱襄,秦王命我巡视田地,指导你们种田。”朱襄拿出秦王的诏令,还真把出秦的借口当工作认真做了。
子楚提醒他,那只是一个借口。朱襄摇头道:“君上既然下了诏令,就算我中途做了其他事,工作也要好好完成。”
子楚道:“或许君上更想你早日回咸阳?”
朱襄继续摇头:“君上厚待我,我更该好好做事。”
子楚:“……”行吧,晚点回去也好。等回到了咸阳,他们就没这么自由了。
蔺贽十分支持朱襄。虽然已经做好了当秦臣的准备,但六国人都知道当秦臣有多了压抑。能再逍遥一段时间,何乐不为?
蒙武看着朱襄拿出了秦王的诏令,秦王又没有新的诏令下发,他便只好配合朱襄。
他也很好奇,早就听闻长平君对种田颇有心得,仿佛神异。究竟要有心得到什么地步,才能叫有神异?
很快,他就赞同了“神异”这个评价。
朱襄只要看一眼地里的情况,就能把问题说得七七八八,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他口中的土壤酸碱度,植株病毒和真菌感染,授粉疏苗增加结果率等话,在蒙武耳中仿佛天书。但他用这副拗口的话,总能让农人心悦诚服地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朱襄的指导,有的短时间看不出效果,有的第二日就能获得成效。
于是朱襄在回咸阳的路上,名声节节攀高。之后朱襄还未进入村庄,村中宿老就早早等候在村口,将村中田地问题整理妥当,就等朱襄来解决。
大部分问题朱襄其实解决不了,但即便解决不了,朱襄也能告知农人问题是什么,以后要怎么尽力避免。
很快,各地郡守县令也出城相迎。如果没有其他大事,县令多会跟随朱襄一同去往田地,用膜拜的神情听朱襄与农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