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路翻找,总共找到十余本,其中有几本还能成套!

装作不经意的收起来,楚宵没着急走,随意放在一边和大爷闲聊。

他如此随意,大爷反而没怀疑他找到什么好东西。

“大爷,我这收集了半天也没收集齐全,您天天在这儿上班方便,我给您报酬,每期都帮我收着,不拘什么杂志、课本什么的,免得我下次过来浪费时间,成不?”

“什么都要?”

“能全面一些最好,村里的孩子,课本都是一届传一届,杂志啥的,也能给村里大人扫盲,增长见识。”

大爷没做多考虑就答应,反正对他来说只是顺手的事,没想到还能额外赚一份钱。

“那我就替那些孩子谢谢大爷您了。”

钱赚了,好话也听了,大爷笑容满面的送着楚宵离开。

第62章 凭什么便宜她

笋干和蕨菜干一共卖了四百多,分发到每户,最低的都有五块多钱。

楚宵刚回到村里,就被大家伙围了起来。

别看五块多听起来少,但这都是不用成本的,村里人喜滋滋的分钱离开。

不过更喜悦的还是在听说工厂愿意以四毛二一斤的价格收购酸笋后。

“四毛二?”

别说没出过村的村民,就是时常去市里的大队长惊的手中的烟都快拿不住。

楚宵故意加重音量:“而且下个月就要一千斤。”

“一千斤!”

肖启华坐不住了,一些还没离开的村民也是被这个惊喜砸的说不出话来。

“那不就是四百二?”

“嗯,而且还不用我们亲自运到省城,日化工厂到乔市有送货班车,可以顺路带过去,能省不少人力和路费。”

大队长声音都颤抖起来:“竟……竟这般看重?”

“确实喜欢,但就一个要求,品质得和我这次带去的一样。”

村民激动的议论:“要求再高,这桩生意也得做。”

“省城的人这么喜欢酸笋呢?好久没做,都手生了。”

“可是这酸笋一不小心就生花,容易腐烂,要是到时候拿不出来怎么办?”

刘婶高声道:“简单,楚宵知青这次拿去省城的酸笋谁做的,就让谁教我们呗。”

太过于激动,大队长还真忘了问这带去省城的酸笋是哪里来的,于是大家的眼神又看向楚宵。

“是姜榆知青做的,而且是她研究了好几种方法得出的单独秘方。”

刘婶再接话:“既然是单独秘方,就这样让人家白白拿出来不太好吧?”

“可是这……”

大家面面相觑,这可是四毛二一斤啊!

难道眼睁睁看着钱不赚?

“大队长,要不你去和姜榆知青商量商量?”

目的达成,楚宵嘴角勾起一抹笑。

“那我先将这些书背回去,再叫姜榆知青过来。”

每次出门再回来,楚宵总有一种非常急迫的心理,只有见到那道身影,才会觉得心安。

正是饭点,知青所里青烟屡屡,他一闻味道,就知道是姜榆的手艺。

今天炖的应该是鱼,空气中有青椒和豆腐的香味。

北方炖鱼多是放大酱,不爱放辣椒,来到安和乡之后,姜榆跟着这边的饮食习惯做了一次。

热锅凉油,撒上一层薄盐,再下鲫鱼,不要着急翻动,等鱼皮定型焦黄之后再翻面,炖鱼的水最好放开水,然后将豆腐切块放入,一起咕隆。

鱼汤变白,接着下一些青椒圈,不用太多,两三个提味即可。

楚宵头一次喝的时候,才知道青椒和鲫鱼这么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