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要这么多,可为难了楚宵。

一千斤,从安和乡运送至乔市,再转运省城来,不说人力,这路费怎么算?

听到他的为难,王大厨直接打消他的疑虑:“这还不简单?咱们日化工厂每月都去各市送货,到时候你们送到乔市,直接让班车带回来就成,反正班车空着也是空着。”

楚宵立马殷勤的装烟,烟是他下乡的时候偷拿老头子的,部队里的特供:“王叔,没想到您不仅菜做的好,头脑还这么灵活,难怪您一个人掌管这么大厨房,精力还绰绰有余呢!”

这烟一般人拿不着,再加上他走的又是厂长的关系,王大厨觉得自己这步棋没走错。

而且这小子话还说的这么漂亮,反正他也只是顺嘴说这么一口,不损失什么,更何况,这酸笋的品质是真不错。

酸笋的价格不能按照鲜笋或者笋干来算,但看着里面的辣椒和生姜,采购主任吃过之后,给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价格。

城里一斤鲜笋卖两毛,这酸笋,综合调料、损耗等,他可以给四毛二。

一斤四毛二,一千斤不就是四百二?

同样的鲜笋制成的笋干,算下来最多只值两百!整整高出两倍还多!

楚宵觉得,这次回去,可以给一个好交代了。

而且下次还不用自己亲自来省城,路费又可以省一笔。

“那王叔,我去和运输部司机确认一下时间,您忙,这剩下的酸笋,您自己处理。”

王大厨乐呵呵的打包了几颗酸笋,等回去就馋馋师兄,他师兄虽是国营饭店的大厨,泡菜的手艺还不如他。

这酸汤里面的泡椒和泡姜可都是好东西,炒个鸭,或者炒个鸡杂、炖个鱼什么的,都不错。

四毛二一斤,真不贵!

楚宵与何国良打了招呼便问文汇报报社的地址。

“在人民路那块,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刚好何国良这里就有上次整理下来各种报刊,楚宵准确找到姜榆上报的那期,像是自己的荣耀一样得意道:“何叔,您看这篇文章,可是咱们公社的知青写的。”

“你们公社的知青还会写文章上报?”何国良还真来了兴趣,这样的人才下了乡?

他仔细一瞧,还真是写的安和乡见闻,文字优美,语句一气呵成,看着他都对安和乡的景色与美食来了兴趣。

“何叔,日化工厂与咱们安和乡建立了深度合作,您要不要张贴在公告栏上,这样大家都知道咱们日化工厂的食堂,吃的可都是上过报的食物。”

何国良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但心里却一点不讨厌,反倒越来越喜欢:“你这小子,挺会想啊,借着我们日化工厂打名气?”

楚宵一脸狡黠:“合作互惠嘛,这不也证明您这个厂长关心职工?”

何国良神色认真:“我会考虑的。”

虽是这么说,但其实心里已经决定。

他是厂长,做什么决定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但现在安和乡公社争气,也恰好能证明自己不是假公济私的人,何乐而不为。

楚宵见他将报纸认真的收起来,带着其他的离开。

“下次上了报,再通知我一声。”

“哎!”

人民路很好找,而且文汇报和省城日报就在楼对楼,不需要他另外去找。

两家报社都有专门投稿的地方,按照要求放下之后,转身又去垃圾站。

短短距离,他撞见两起胳膊上戴红袖章的人在居民家里搜寻吵闹。

姜榆说的对,现在垃圾站里的书籍肯定不少,除了书,说不定还能搜寻到一些好东西。

不过大家也不都是傻子,明面上看得着的好东西,肯定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