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不知道能卖多少钱,但这都是下工之后的额外收入,累是累点,可这几乎是无本的买卖,弄回家就是赚。

大队长并未阻止,只提醒大家笋干一定要晒的漂亮,不然到时候再多也没用。

之前嫌累瞧不上的黄妙妙和付鹏,也是一筐一筐往知青所里搬。

许红霞见状忍不住轻嘲:“之前是谁说我们浪费柴火来着?按照某人说的,谁多用的柴,谁自己背回来。”

因为那五块钱的梳子,还有姜榆二十块钱的报刊杂志,黄妙妙心里一直憋着气。

下乡的时候家里给她的钱不多,这一下就用出去大半,本以为会得到楚宵的另眼相看,谁知道姜榆转眼就拿出更多,这是故意给自己没脸吧?

钱花出去没有一丝安全感,只能尽力多弄些竹笋回来晒成笋干好卖钱,结果这许红霞还嫌自己用柴。

“当谁稀罕占便宜似的。”

“我们两个一起吧,这样能节约些木柴。”付鹏凑到她身边,这次黄妙妙没有再拒绝。

邢思敏见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管凑到姜榆身边:“你这是做什么?”

“想试试看能不能做成酸笋。”

酸笋有好几种腌制方法,有的直接加水闷上几天,笋子就能发酵,有的会烫过再加盐,这样发酵时间更长,保存更久,还有的会往里面加泡椒、生姜、白酒等,总之各地的腌制方法都有不同。

姜榆之前问过刘婶,本地人也经常有做酸笋,但成品不稳定,经常发软发烂,次数多了之后,大家做酸笋的积极性就少很多。

反正做不成酸笋,还可以做成笋干,而且这边别的坛子菜也吃不完,不一定非要酸笋。

姜榆猜测发酵、保存与这边的气候有关,所以她想都实验一遍,看看哪种方法更适合。

酸笋相对笋干来说成品重量要大,更容易卖出价钱,而且在她的前世,酸笋的受众明显要比笋干更广,可见只要做的好了,销路根本不用愁。

坛子打开,一股冲鼻的发酵味扑面而来,邢思敏和许红霞都忍不住捂了捂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