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姜榆和楚宵还真是想到一块去了,只是两人都没有互相通气,只默默的自己使劲。
“你这字真是不错!”大队长平常自认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但是见着姜榆的字,是忍不住夸了又夸。
他这次去市里办事,也见过那些优秀的板报,但是要他说,还得是姜榆,甚至都能和那些书法家媲美。
“您这话也太客气了!”姜榆连忙摆手,她的字虽然也是练过的,但和书法家的境界还是相差甚远,队长随口夸赞,她却不能自满。
“这文章写的是你在安和乡的所见所闻?”大队长拿着诵读起来,从一开始读到他这个大队长对知青们的热情,到后面村民开荒的激情,以及安和乡的好风光和美食,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
他都不知道,他们安和乡这么美好!
在姜榆知青的笔下,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就像那书里所说的世外桃源似的!
偏偏姜榆写的这些都是实景实情,任他怎么挑刺,都找不出一丝破绽。
大队长此时心里就像是有什么要破口而出一样,恨不得将这篇文章拿给全市人民去看!
“姜榆,你这篇文章……”
“我准备投稿文汇报,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肯定行。”大队长文汇报订的不多,但是省城日报他几乎是天天都看,不是他偏心,他是真觉得省城日报上有些文章还没姜榆知青写的好。
“明天我就给你寄出去。”
姜榆犹豫:“要不再等两天,我多写一篇,然后多投一家报刊,这样机会能大点。”
“我怎么没想到还能多投呢!还是你想的周到,就按你说的办,就算最后他们不录用也没关系,你把这文章写在黑板报上,让学生们都学学。”
“嗯,那我先把对联给写了。”
要写的对联有两副,一副给公社办公点,一副给学校。
“队长,公社这边写:安定团结形势好,锦绣江山展新容,学校那边:育才造士国之本,立德树人校之魂,怎么样?”
“好好好,一听就朗朗上口,寓意极佳,还得是你们城里来的读书人啊!”大队长只觉得他们安和乡公社来了一个大宝藏,以后这些文化活,再也不用他绞尽脑汁。
姜榆知青不仅仅是会,简直称得上能耐,这样的好知青,他可一定要保护好了。
他不是不清楚村里人那些小心思,觉得人家知青千里迢迢的来他们这儿开荒,无依无靠的,就想为家里儿子谋算谋算,也不看看那些歪瓜裂枣配不配得上。
确定好写什么之后,姜榆下笔就没犹豫,运笔行云流水,字迹力透纸背、端庄大气!
“好字!”大队长禁不住再次高声夸赞。
有的人硬笔字写的好,毛笔字不一定,但姜榆却是两者兼具,大队长恨不得这是自己女儿!
不过是自己队里的知青也差不多,一样给他长脸。
两副对联写完,姜榆长舒一口气,抬眼便看到了靠在门框上目光灼灼的楚宵,微微一愣:“你什么时候来的?”
“刚到。”楚宵声音有些哑,藏在身后的手也有些蠢蠢欲动。
“鼻子。”
“嗯?”
“鼻子上有墨点。”他手伸了下,最后克制住往自己鼻子上指了指。
姜榆顿时背过身去,用掌心蹭了蹭,果然有黑色印记,耳尖不受控制的红了红。
立马向大队长告别,说要回去洗洗。
大队长的目光还在那两副对联上,啧啧称奇:“楚宵,你看看这两副对联,写得好不好?”
“好。”楚宵黑沉的眸子落在铁书银钩的字上,似是不经意的提问,“就是这对联贴在外面,即便有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