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2)

七爷又对着窗外喊“大伯”,巧善回头向碧丝求助。

碧丝清楚:他这是被大老爷触动,心里意难平。

亲爹官瘾难戒,得罪了皇上,当不成京官,仍然心存侥幸:兴许还能赴外任。他一心扑在寻门路上,常年不在家,四处找人打点,为起复铺路,从来不过问儿子的起居和学业。太太惦念儿子,又怕男人走远了,会让狐狸精有机可乘,便跟了去。

碧丝是奴才,不好指摘主子,只能含糊劝道:“大老爷不日就要回来,七爷多读几本,常过去坐坐,请他老人家指点指点。”

旸七爷一听有理,不哭不嚎了,嘱咐点灯,捧起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巧善帮着点完蜡烛,伺机溜了。

碧丝盯着她的背影,回头笑道:“这个倒老实。”

秋梧掩嘴打哈欠,嗤笑道:“人还没长开呢,或是生得迟又没人指点,暂且没开窍,或是大智若愚,知道避锋芒。总之,您先管好那两个,这才哪到哪,就斗成了乌眼鸡。等大太太回来,必定要看五房笑话。”

碧丝不愁这个,她扭头看一眼东耳房,暗自叹气。

自家太太上心的事就三件:儿子有没有读好书,儿子有没有穿好衣,儿子有没有攒到私房。

读书这事好说,七爷本分勤勉,不用人督促。

早年有老太太贴补,一季能做几身好衣裳,穿着合身又体面。这个冬天过去一半,一件冬衣都没有做,少年人长得快,看料子或尺寸,都能一眼认出是去年的。太太想着横竖他有亲祖母疼爱,轮不到她来操心,不如省下来,没做安排。老姨奶奶身子不好,眼下又有更大的事要操心,顾不上这边。她们这些做奴才的,总不好冲到她老人家跟前去讨要,只能干巴巴地等着。

七爷身上有外家的孝,老姨奶奶免了请安。回来这小半年,统共也没见几面,送来的东西都是吃食补品,一粒银子都没见着。

唉!

接连两天没动静,巧善耐心等着。

白日闲来无事,天擦黑反倒来唤人了。她将绷子藏到枕头下,小跑出去答话。

碧丝见了她,不着急说事,先问:“青杏呢?”

青杏要守夜,趁饭后清闲,抓紧补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