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看懂的陈逐却有些更不明白了。

他的眉眼深深,眉头拧起。

顾昭瑾登基以后,改元,定年号为永定,年值十九,与陈逐中探花的年岁相当。

而今是永定四年,皇帝登基的第四个年头。

短短几年间,顾昭瑾便将前朝的动荡平息,把先帝在时曾行逼宫之举的大皇子废为庶人,流放守边。

其余参与夺位的也是杀的杀贬的贬,宗亲国丈全都收拾了一通。

又追封已故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供奉香火于慈宁宫。

至于现在尚在人世的先贵妃,对方既是大皇子生母,又是如今贤王的母妃。在先帝驾崩以后就疯了,癫癫傻傻看着似乎没有威胁,因此受朝臣同情。

极恨之时,顾昭瑾是想把她一并除去的,然而贤王声泪俱下自述忠心耿耿不曾参与夺位,愿废王位只求保住生母。

一顶孝道的帽子压下来,再加上刚立朝满朝文武盯着,的确没法赶尽杀绝,随便加了个太后的封,念着她与先帝的情谊,直接降旨命她迁居去了皇陵,遣宫人世代侍奉看守。

而贤王的王位也不能真废,只能指了个最贫瘠的封地,令其无诏不得返京。

看似简单的清洗,实际上直到去年年底才告一段落,然后就是朝臣心思活络,意图奉劝皇帝广开后宫,开枝散叶。

种种事宜,陈太傅皆有参与其中。

陈逐因此更加感慨权力的重要性,在有朝臣劝谏皇帝纳妃之后,想着与其便宜那些老东西和帝王做亲家,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安排同党臣女入宫,到时候诞下子嗣也与他更为亲近。

不过前世此时这个念头如今还尚浅,只是让柯道远说一句意思意思,直到再过两年,眼看朝堂上的声音越来越多,所有人都盯着皇帝身边的那个位置,陈逐这才亲身上谏。

当时他想着皇帝对自己这么偏宠,定是要欣然答应下来的。

然后就眼睁睁地看人吐了血。

当时,史官记载

永定六年,太傅陈逐上奏请广开后宫以固国本。是日早朝,圣上展表未毕,忽于殿上剧咳,指间溢血染及龙袍,满朝文武见状大惊,班列哗然,内侍急召太医,朝堂一时大乱。

这是史载帝王第一次咳血,陈逐同样这么以为。

但是,看了这个天地使者记录的宿命,他才发现,皇帝咳血的时间远比自己想象中更早许多。

甚至硬生生瞒了他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