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是人。”温明裳微微笑起来,她并未回头,只是很轻地开口回答了这个问题,“不是天下人为我等喉舌,而是我等为天下人谋万世。”
“这个道理……乔大人也教过你吧?”
沈宁舟眼里骤然掀起巨浪,她钳住温明裳的手微微放松了下去。
混乱仍在继续,天子的诏命没有收回的意思,羽林面面相觑,硬着头皮走向了跪在门前的长公主。但就在他们伸出手之前,一个声音蓦地在殿上响起。
“陛下。”阁老手捧笏板,缓慢地向上一拜。
“可否,听老臣一言?”
慕奚眼投向殿宇的目光随着这一声令下变得若有所思了起来。她撑在身体一侧的手缓缓收回,在重新置于膝上前缓缓掸落了细雪。
戍卫在天子身侧的羽林收回了被抽走的佩刀,但是她站在咸诚帝身侧,握在刀柄处的手却并没有放下来。
作者有话说:
想把这段写完的但是字数还是超了(叹气)
感谢在2023-06-04 20:50:53~2023-06-05 01:04: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子呼鱼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停云时雨 2个;
第260章 士人
天际不知何时浓云密布, 街巷间寂然无风,昨夜的焰火繁华好似顷刻间逸散,只余下暴雪将至的脚步匆匆。重檐下未南飞的燕蜷成小团, 哀鸣着将自己缩入角落的避风处。
金阶下羽林们的动作随着阁老的开口而停滞,他们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怒形于色的天子, 就连沈宁舟也重新站直了身子。
咸诚帝只看了崔德良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不知为何,他在这一刻本能地拒绝于自己少年时的老师对望, 只是匆匆挥手道:“讲罢。”
崔德良回头看了一眼仍旧跪倒阶前的温明裳,他在上前时忍不住闷声咳嗽, 一侧的姚言成想要上手搀扶, 却被他温和地推拒开。殿中朝臣们的目光无一例外地汇聚于他一人的身上,有人在震惊天枢暗中所为后暗暗期盼阁老能让天子平息怒火保住良臣, 也有人压下了窃喜于权臣失势的心绪, 小心翼翼地揣度他此刻的用意。
是会循循善诱劝谏, 还是会公允地陈情其中利弊?
都没有。
阁老扶正了官帽,开口时声音平缓。一个个名姓、官位、所司自口中道出, 有人开初摸不着头脑这些名字有何意义, 但吏部的官员们率先反应过来, 被道出名姓的这些人如今尽数挂职东南三州。
他们都是这几年间官制改革被调任的州郡官吏。
“东南三州之变革, 始于元兴十五年, 全于十六年。”崔德良念完了名册, 微微侧过身,他没有再看温明裳,而是对内阁的各臣说, “诸君, 可还记得其间较之过去十数载之变化?”
刹那的静默后, 姚言成率先移步而出,他恭敬地拜过君王,面朝群臣冷静地将所记民政之变一一复诵。这些都是收录成册的条目,各部朝臣们都曾过眼,就连咸诚帝自己,也曾喜悦于州郡逐定、仓禀渐实。
那些封赏的诏书也还历历在目。
“近年岁丰,流寇止于山野,百姓可安枕度日。政令既出,州郡上下无一不是源清流净。”崔德良在姚言成话音终落后十分平静地开口陈述,“此等景况,乃龙兴之兆,大梁立朝至今二百余载,唯有两例。其一,太始终前朝乱象,开国之盛,光耀四方;其二,宣景继肃武之遗,挽狂澜于既倒,与民休息,复天下之生息。先帝在时,效仿此二圣主,正本清源殚精竭虑,终使我大梁再现日曜之盛。”
历经太宰一朝遗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