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同时与六名受害人都相熟,凶手势必经常与这六人接触。
而这六人常年共同出现的场合,只有翰林宫学,由此可见,凶手很有可能就是翰林宫学的某位学子。
顾老三之前说过,顾立辉等人当日去过凤凰山。
也就是说,凤凰山,乃是六名少年失踪一案的起点,也是最具有嫌疑的案发现场。
其实,想证实这一点很简单。
李少卿只需入驻翰林宫学,将当日参与踏青起诗社的四五十名学子全部找来一一盘问。
我相信,这四五十名学子中,势必有人最后看见过顾立辉六人。
那个时间点,便是本案的关键。
问题是,翰林宫学不是普通私塾,一个不小心,大理寺就会惹祸上身。且此法容易打草惊蛇,我不主张采用。
故,我们只能换一种方式,迂回推理,逐个排除。
我先假设凤凰山就是案发现场。
当日,学子们结伴去凤凰山踏青起诗社,凶手和六名受害人都在其中。
那么,不管凶手是突发性杀人还是有计划的蓄意谋杀,他想行动,势必得找个没人的地方。
杀人不像传递个眼神这样简单,即便再完美的杀人计划,实施起来也需要时间,有可能是大量时间,更遑论同时杀死六个人?
既如此,起诗社时,就会有七个人同时离开。
一个人借口如厕离开一段时间不太引人注目,但七个人同时离开,而且一去不复返,难道参加踏青的四五十名学子都不感到奇怪吗?
顾老三虽在应付方梦茹,派出的家丁却不知主子们的情况。
家丁既然替主子去打听,势必面面俱到。他当然会询问顾立辉等人在起诗社的过程中有没有离开过。
倘若有,顾立辉六人便是在那段时间遇害的。
那样的话,顾老三如何还会想到销金窟去?又怎么可能提到打听来的结果是当日四五十名学子中,有六人都未归家?
换句话说,在凤凰山起诗社的过程中,不管是凶手还是顾立辉六人,从未离群过。踏青结束后,他们便随着所有学子们一同,离开了凤凰山。
由此证明,凶案发生的现场,不是凤凰山,而是六名少年离开凤凰山之后的去处。也就是销魂窟、顾立辉六人的府邸,和翰林宫学。
前两处是不是案发现场之前便与李少卿争论过,而凶手在销金窟或者别人的府邸杀了人,根本无法脱身。
所以,当日顾立辉六人带着花娘们离开凤凰山后,哪里都没有去,他们付完银子,便遣散花娘,直接回到了翰林宫学。
就在回到上痒学馆后,这六人遇到了凶手,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他们皆被凶手杀害。
正是鉴于这些原因,我才会认为,翰林宫学就是顾立辉等人遇害的现场,同时,也是凶手的藏身之地。”
“……”李元杰登时哑口无言。
这哪里是不确定的牵强想法?这根本就是十拿九稳好吗?
问题是,那是翰林宫学啊!
如此一个烫手的大山芋,要怎样吃下去?难不成,直接领了衙役们冲进去大肆搜捕?
龙旭尧定定地瞧了林墨好一会儿,才问:“墨儿,你究竟有何打算?”
“第一,由王爷出面斡旋,助大理寺对凤凰山和六名少年经常涉足的销金窟进行排查。
第二,与六名受害人亲属接触,设法搜查他们的府邸……”
“为何要这么做?”李元杰满脸疑惑:“墨姑娘不是已经排除这些地方了吗?”
“确实排除了,但,我们需要坐实证据,更需要迷惑凶手。”
“这两件我都允了!”龙旭尧爽快应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