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稔感叹道:“看来同知大人还是很有气量的。”
“小景去京城参加会试,并不是咱们不愿意议亲,同知大人不会介意的,科举这是正事,又不是看不上找个理由婉拒。”陈如松之前也不敢保证同知大人会不会恼怒,如今答应议亲,那就是不会介意。
这个相看,要是没有意外,之后两家就要正式定亲了,夫妻俩很郑重,穿的衣裳都是最体面的一套,也给小景挑了一套好衣裳。
年轻时,杨稔在村子里算是一枝花,陈如松也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两人的孩子小景自然也不会差,高挑俊秀,看着就一表人才,眉目间又有着十几岁少年没有的沉稳,这让原本觉得陈家家世太差的同知夫人改了观。
原以为就是个弱不禁风的文人,或许脸白些,有些斯文的样子,但父母都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就算中举的年纪不大,也不值当高看,没想到这气度还不凡。
这嫁人,除了家世就要看人,家世,自家丈夫身后的家族如今靠着他帮扶,她娘家也并不是多好,给女儿定亲,娘家夫家都没有助力,只能靠自己给女儿物色。
自家没有家世,原先,同知夫人是打算给女儿找个家世好的,可一个五品官能找到的家世好的,最多也就官大一级,许的还是最不出息的儿子,只要一分家,女儿过得还不如在家的日子,疼爱女儿的李夫人并不能答应。
至于书香门第,自家这样没根基的是攀不上的,人家只肯许出没考出功名的子弟的庶子,那样的她更瞧不上,而陈家好歹是义门陈氏的旁支,不管怎么说,日后考中进士,在朝有同族帮衬,不管怎么说,总比自己丈夫走得远,这才是同知夫人一开始答应的原因。
如今瞧着这孩子人不错,家世李夫人也算满意,这夫妻瞧着是和善人,她给女儿亲事操的心也总算能放下些许。
同知大人早就见过小景几次,中举后知府宴请他也是在场,早就相中了这孩子,如今的相看,他只是想让自家夫人看一眼。
眼见夫人满意,同知大人露出舒心的笑容。
而陈如松杨稔夫妻俩也正式见到了同知大人的小女儿。
同知大人笑着介绍道:“这是小女,闺名如娘,这是她做的桂花糕,还算能入口,二位尝尝如何。”
夫妻俩各自拿了一块品尝。
“这糕点清香,甜而不腻,入口柔软,如娘的手艺真好。”杨稔夸赞道。
夫妻俩也表达了对如娘的满意,两个孩子的亲事就初步定下,只等陈家找媒人上门提亲。
夫妻俩的行动力很快,第二日就请了媒人去提亲。
庚帖互换后,两边算的都是相配,就能进行下一步。
因为陈家的情况在这,李家是真心要做亲家,也满意小景这个准女婿,自然也不会刻意为难,聘礼只收了一个陈家能出的数,成亲的日子也是定的今年。
110. 晋江文学城发布 京城来人
不过同知大人到底只有两个女儿, 长女远嫁,小女儿就想留上一些时日,成亲的日子在一排好日子中选定在十月。
这也符合夫妻俩的想法, 因为他们打算换个宅子, 离十月还有四个月,早些买下新房子就还能忙得过来,若是婚期太近,反而来不及换房子。
“同知大人的女儿如今嫁到咱们家, 也算是下嫁, 咱们总得让她住得好些,何况小景成亲后, 知行也不方便还住在东厢房。”男女七岁不同席, 知行如今十二岁,过几年他自己都能成亲, 更是不便。
陈如松说道:“买个三进的宅子,三进的院子大,还有后院。”
“是要买三进的院子,东西厢房两个儿子住,女儿住后院,咱俩住正房,这才刚好合适。”杨稔知道, 大户人家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