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1 / 2)

此时此境,焚来正好。

香起一线,茶浸二芳,满室悠然。

胥姜盯着那线像雾,只觉要迷了过去,茵茵已靠着她开始打盹。

忽地,外头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胥姜以为是客来,立即惊醒,随后拍了拍茵茵。

两人起身去迎,还未走到门口,却见一茜衣女子抱着个木匣跨进门来。

“胥娘子,你终于回来了,我可盼了你好久了!”

“崔娘子?”此人正是那成衣铺的掌柜娘子。

崔娘子满面笑容,摆着腰肢走上前,将手里的木匣交给胥姜,“怎么,不不记得你请我做何事了?”

胥姜抱着匣子掂了掂,惊喜道:“这么快就做好了?”

崔娘子锤了捶臂膀,说道:“早就做好了,来找过你几回,都说你不在。方才碰见汪掌柜,听说你回来,才赶忙送过来让你试试,好看看有哪里不合适、不满意的,让织娘们给改改。”

“劳你费神,快,坐下吃茶。”胥姜将木匣小心放到一旁,拉着崔娘子坐下,然后亲自给她冲了一盏茶。“请用。”

茵茵摸了摸那匣子,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

“嫁衣。”崔娘子起先没注意她,此时将她一打量,立时捂嘴笑了起来,“茵茵丫头,你这嘴是怎么了?”

糟了,忘了。茵茵立马捂住嘴,小脸通红。

胥姜朝崔娘子使了个眼色,崔娘子收了片刻,却终究没收住,倒把胥姜惹笑了。

茵茵见状,脚一跺,又躲去了后院。

可没一会儿,她又跟阵儿风似的跑回来,指着匣子捂着嘴问道:“方才娘子说这匣子里是……”

“嫁衣。”崔娘子吃了口茶,咽下笑声,“你家胥姐姐的嫁衣。”

第250章 二百五十斩·宋樆过往

书肆不好试衣,胥姜留崔娘子喝茶后,将匣子留下,过会儿去书塾穿来让红锄看看。

正好去给林夫子报个平安,让他知道自己安然归来,另外还要给曾追送信,交代杜回的嘱托。

送走崔娘子,宋樆又上门了。

胥姜见她见自己并无诧异之色,笑问:“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回来路上遇到汪掌柜,听他说的。”宋樆将她打量一番,见她安好,才将手里的一个纸包交给她,“这是给你留的忍冬茶。”

“多谢,快坐着,咱们说会儿话。”胥姜接过茶,拉她坐下,一边给她斟茶一边问道:“你近来如何?”

“老样子,不是在兰园,便是满城送花。你呢?可找到你的母亲了?”

“嗯。”想起溪芷,胥姜不由自主地浮起笑容,“我们相认了。”

宋樆也替她高兴,“恭喜你。”

两人共饮一盏,胥姜说起了认亲经过和此去一路见闻。

宋樆听罢,不禁叹气,“你和你父母都不容易。”

胥姜却越来越想得开,“再不容易都已成过去,也正因不容易,才更该珍惜当下。”

“我佩服你的豁达。”宋樆叩着茶盏,眼底浮起一丝轻愁,“若换作我,定做不到你这般洒脱。”

胥姜替她添茶,认真听她诉说。

宋樆沉默片刻说道:“我母亲与我父亲很早便和离了。”

只一句,就把胥姜惊着了,“和离?”

大盛以前,虽有女子和离再嫁,却并无律法约束,大多靠两族协商决定,自本朝伊始方才立法,使得女子亦可正大光明地提出和离。

只是法虽立,却因受宗族礼法之约束,两族利益之牵扯,亦或是顾及名声,即便婚姻不适,也很少有女子敢于提出和离。

就此看来,宋樆的母亲也算是个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