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1 / 2)

汪掌柜幺手,做了一个江湖弟兄的手势,难掩得意道:“好说,好说!”

这是他跟两名护院混了几日学来的。

胥姜听见外头动静出来,只见到吴掌事跑出巷子的背影,“怎么了这是?”

汪掌柜豪气地摆手,“没事,赶跑了一只乱咬人的疯狗。”

这一去后,万卷楼便再没来过人。

书肆恢复平静,照常做买卖刊书,胥姜见再也没人来找麻烦,便欲遣散两名护院,可护院却声称,楼云春让他们继续守着。

这让她觉得有些不对劲,更不对劲的是楼云春已经连续几日没来过书肆了。

她往南山书塾去问林夫子,才惊闻因朝廷命各府衙清查旧案,两县牵翻出几桩旧案。

这几桩旧案在审结之时,不符合章程,从而牵扯到了审卷的楼云春,使他遭受到御史台的弹劾。眼下被禁足在大理寺以待审查。

难怪他近来都没来书肆,难怪他不让撤护院。

胥姜心头焦灼。

这几桩旧案中,有一桩是与陆禛有关的拐子一案。

林夫子整理学生们交上来的功课,正巧翻到陆禛抄写那篇《有狐》。

胥姜强迫自己镇定。

陆禛的案子她比旁人更清楚,拐卖人口,按律当斩,府衙并未错判,这桩案子有何处可掰扯?

林夫子与她解道:“当时拐子一案除拐卖陆稹的那名主犯外,还揪出二十几名从犯,这些从犯也都被判了死刑。近来朝廷命各府衙清理冤假错案,便有人指出此案不符合大盛律例,对从犯处罚过重,有急功近利之嫌。为此审理此案的万年县县令、京兆府尹、大理寺少卿,三人皆遭御史台弹劾。”

胥姜问道:“那按律从犯该如何判?”

“流放三千里。”

“流放三千里与死刑并无太大差别,况且买卖人口,害人家破人亡,乃罪大恶极,若不施以重刑,又怎能威慑心怀不轨之人?”

林夫子摇头,“此案根结不在于是否量刑过重,而在于他们不过是想找个借口铲除异己。不仅此案,近来各府衙翻出来的冤假错案,皆是有所针对,被弹劾的官员,大多都是与吏部、户部不合之人。”

这不就是党派之争?

胥姜问道:“圣人就不管?”

“管不了,诏令是圣人审批后下达的,若此时叫停有损君威。况且眼下各府衙声势已起,朝中又有吏部、户部、寇侍中这些官员里应外合,轻易弹压不下去。”

“难道这些官员便没有渎职枉法之事?他们能查,咱们不也能查?”话一出口,胥姜便想通了关窍,最适合查的人非楼云春莫属,眼下他被停职,让谁人来查?

想来他们早就算准了此事,才先将楼云春绊住。

胥姜沉默片刻,问道:“那照月眼下处境如何?”

“他入大理寺后得罪的人不少,上次因杜回之事,又将御史台给得罪了彻底,眼下他们皆上奏,要求将他革职。不过此事被中书令驳回,圣人也在拖,拖到事情有转机后再处置。”

林夫子见胥姜忧心,安抚道:“你也不用担心,他是圣人和三师一手提拔上来的,没那么容易让人打落。”

怎能不担心,这场风波显然蓄谋已久,眼下楼云春被制,他们又怎肯轻易罢手?

胥姜见林夫子神色略带倦意,关切道:“您呢?他们可有为难您?”

林夫子摇头,“我才入朝廷,所居官职不易被牵扯,且并无旧案可翻,倒还安然。只是眼下不少人趁机提起赵秀舞弊一事,上奏说圣上对楼大人与袁大人太过宽纵,要求圣上对二人从重惩处。”

胥姜握紧了拳头,“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复辟旧制,为此不惜搅乱朝廷,这些人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