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2 / 2)

望的夫子会自己开办乡塾,除收乡中学子外,也收京中学子,其束脩并不比公塾低,不过这是极少有的。

胥姜要送书的三座乡塾,都是私塾,而渭阴乡的这间在王家村,渭阴乡最穷苦的地方。

来到王家村,有不少乡民同两人打招呼,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问上几句。听说胥姜是来给书塾送书的,便热情的帮忙指路,一名农妇更是放下手里的活儿,要亲自领两人过去。

她道:“我儿子也在书塾念书。”

两人顿时恍然大悟,也就由得她了。

胥姜汪掌柜跟随农妇来到书塾。说是书塾,其实也与寻常农舍无异,建在一个平坡上,地势倒是好。

驴车停在坡下,由汪掌柜看着,胥姜则与农妇拿书往坡上去。

上坡后,胥姜才知这竟是个别致的去处。

只见,茅檐泥墙小篱笆,竹林芭蕉楝子花,又闻,之乎者也声渐弱,先生戒尺敲脑瓜。

“让你读书,你竟打瞌睡?起来站着读!”

学堂里传来夫子训斥学生的声音,惹得胥姜噗嗤一笑。

农妇则满脸尴尬,被训斥的学生好巧不巧正是她儿子。

这死小子,本想着给她长长脸,没想到却先丢了人,看回去怎么收拾他!

听到外头有人声,夫子出来查看。一见其中一人是学生母亲,又想着自己方才训人的动静被人瞧去,面上也有些不自在。

农妇跟胥姜介绍道:“这是咱们书塾的王夫子。”

胥姜捧着书不好见礼,只朝他躬身点了点头,“夫子好,晚辈胥姜,是受计老先生所托,来送书的。”

王夫子五十来岁,面目严肃,听胥姜是来送书的,神色顿时温和不少,忙递上前将书接过,嘴里谢道:“早前听计先生说起过你,这么远的路,劳动胥掌柜亲自送来,真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