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止呢,黎家说了每三个月只要做的好的人都能发一笔奖金。”
“我还听说黎家食堂中午晚上都供饭。”
“我听说是要自己出钱买饭吃的。”
“你晓得啥,黎家补贴了大半饭食钱,自个儿只出少少的几文钱就够了。”
“哎,这么好的待遇,我咋就没被选上呢。”
“我听说啊,黎家以后还要招人呢。”
“果真,那我得赶紧去黎家说一说,下次招人,我一定要第一个去报名。”
“我也要去说一说,我家亲戚就在衙门办事,跟黎家还有点关系呢。我得赶紧去托个关系才行。”
“黎家作坊那个食堂才是真真的肥缺。我得去找找吴老爷,让他给黎县令说说,让我进黎家作坊的食堂去。”吴婶子可是看上了食堂那份工作。想着吴师爷是自家堂哥,托他去黎家说说,定是十拿九稳的事。她越想越心花怒放,撒开腿就跑,直奔县衙。
第一百零二章 父子仨上京
作坊的四台磨粉机运作正常,苏陌便将机子的日常维护工作交给其中一个徒弟。
他另带着两个徒弟闭门研制打稻机,这机子本就比磨粉机简单很多,师徒三人倒腾了不到一个月就弄出了三台。
再过一个月就是稻子收割的时节,正好可以拿这三台机子试试效果。
快到农忙时,作坊换成两班倒,从早上四点到中午十二点一班,十二点到晚上八点一班。以此来给大家收割麦子的时间。作坊的员工很是感激老板的体恤,谁也不敢马虎,兢兢业业地做着活。
今年的北边很安生,约摸是去年游牧族的主力军被第七军围剿怕了,今年没敢来滋扰。
县里的百姓便把今年收上来的麦子卖了一部分,粮税交了一部分,剩下的粮食尽够当一年的口粮。
黎家今年种下的几百亩麦子全部交给第七军去收割。从收割到成粒全部有第七军侍弄,运到黎家时就是现成的麦粒。黎家自己留了一仓库麦粒,剩下的都运到作坊仓库存了起来。反正作坊里有这么多雇员在,这些麦子供他们嚼用足够。
到了十月份,黎家种植的稻子成熟,相比去年,今年他家又增种了一百多亩水稻。好在今年收割有脚踏打稻机的加入,硬是提高了四五倍的收割速度。一百来亩水稻几十个人只花了三天时间就从田里收割起来,直接运到晒谷场。
这可把大伙儿惊得,直言是神器。
待稻子收完,已到十月。黎家把今年收上来的稻子全存放了起来。一粒都不打算卖。定县粮行的掌柜来游说了好几趟也没能成功。
十月中旬,黎崇文打算让两个儿子参加明年春天的省试。预备现在上路大约在年前能到达京城。
偏巧,京城此时来了派令,命黎崇文进京述职。索性父子仨人可以一起上京。
黎崇文上京城前本打算启动商业圈项目,如今上京述职,一来二去也要好几个月。这可耽误不起,他便将商业圈的项目暂时交给陈安负责。
父子仨人回屋好好的收拾了一番,把出发时间定在后日。
这一去意味着什么,黎如晦心知肚明。他心里很是纠结,却不敢说出来。
他折腾了半天,实在没勇气向父亲坦言。最终还是放心不下作坊,拉着黎雅到一边叮嘱。
“小妹,大哥和我这么一走,作坊的事便要你多费心了。”
“二哥,放心吧。作坊的事有顾淳操持着不会有事的。再不然行之,殿下也会帮我。再说苏大哥现在也没走。”
“顾家兄弟是能干的,幸好当初你坚持到底。不然咱们就错失了这样的人才。”
“离别在即,二哥却心心念念着作坊。难道娘和妹妹们都比不上作坊在二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