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3)

这么些年来,那一晚是她最开心的时刻,想来葛氏更是如此。

那一晚,四姨娘蓬头乱发,只着了一件亵衣,被捆着按在老太太,曾雪槐和她们面前,往日的明媚风姿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幅可怜相。真是痛快啊

如果她再能象狗一样声嘶力竭地向众人讨个饶,磕个头,就更令人快意了……可惜,任凭鲁嬷嬷和阎妈妈轮番上前掌嘴,四姨娘被打得顺着嘴角向下淌血,她也自始至终没再吭一声,反而让曾雪槐多少生出些怜悯之心,连夜让人将她送走也就算了。

原以为四姨娘会因此丢掉性命的……这是三姨娘唯一觉得遗憾的地方。当然,她知道葛氏也一定同感。

第五十章 寻找机会

第五十章 寻找机会

曾老太太对葛家向来也怀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情绪。

既感激永州之困时,葛家老爷派兵驰援;又有些恨葛怀忠借着此功,硬要把他的女儿塞给自己做儿媳妇,让自己对弟弟一家成了背信弃义的人……

可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局,天下大乱,皇帝昏庸软弱;北有大陈铁骑大举入侵,南有流民草寇不断揭竿而起,江山社稷风雨飘摇,文武百官心存异心者大有人在。

葛怀忠手握重兵驻守关外,他既然露出想与曾家结为儿女亲家的意思,曾重只略盘桓了片刻,便应允了下来。不为别的,在那种情势之下,郑王朝早已脆弱不堪,关外情式更是严峻。一个经略,一个总兵,两家若能结为秦晋之好,自然更有助于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侵。

然而这姻亲关系最终也未能挡住葛怀忠率先归顺大陈的步伐,他因此得到了新朝给他的辽东候的封赏。

当时大兵压境,群臣皆作鸟兽散,唯有曾重带着长子曾雪槐,率着不足三千人的将士退守京都,浴血奋战七昼夜,决意与京都共存亡。

京都当时已成一座孤城,陈朝大军兵临城下,用箭矢将一封劝降书射上城头,声言若再不开城受降,待大军攻入城内,便会屠城三日,全城军士百姓一个不留,捕得大郑皇帝也将枭首示众。

曾重站在城头,握着他那柄已经砍豁了口的大刀,俯望着吊桥下堆积如山的死尸,再回头看一眼自己亲军以外那些拿着刀枪棍棒的妇孺百姓,不禁仰天长叹,涕泪交流,北望宫城方向伏地三叩首后,终于下令开了城门。

大郑王朝就此覆灭,陈朝开国太祖皇帝招贤纳士,并对前朝降臣大加封赏。

曾重被封为忠顺侯,派往江南先后任了湖广,两江总督多年。然而他既是降臣,又是开国之臣,这样的身份十分微妙尴尬。

江南的前朝风气还很浓厚,又是士子旧儒的天下,借古讽今谩骂嘲弄这位封缰大吏的诗作满天价飞;且新朝皇帝对这些前朝旧臣也并非完全放心,在曾重于江南任职之时,却将曾雪槐调进京城与太子伴读。

名为伴读,实则为人质罢了。

曾雪槐被软禁京中三年,同样抑郁难欢。为了笼络安抚他,皇帝将自己胞弟靖王的一个庶女指给曾雪槐作妾,便是后来的四姨娘。

曾雪槐作为前朝降臣之子,人质之身,那几年在京中的日子是很难捱的,饱受新朝权贵的排挤和冷嘲热讽;而四姨娘本算得上金枝玉叶,跟了曾雪槐之后却无半点怨言,把她全部的温柔热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位不得意的夫君。

也多亏了四姨娘的温柔抚慰,曾雪槐在京中这三年的禁锢时光才不致于太过难捱。曾雪槐待四姨娘的情分自然也不同寻常,除了浓厚的爱恋之外还有深深地感激。

后来,曾重抑郁而终,曾雪槐袭了忠顺侯位,接替了父亲两江总督之职,渐渐赢得了皇帝的器重,这是后话了。

虽然前朝气数已尽,灭亡是迟早的事,但曾老太太私下里对葛怀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