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热乎乎的东西在那里涌动着,鼻子不由就有些酸,连忙转了身,掩饰得低声嘟哝道:“哥哥想得倒是挺好,就只不知道我将来从曾家出去,再去的人家是姓张还是姓王呢,是不是也这么难缠……”
……
熹国公陆家派了内外宅两个大总管,带了二十名仆妇下人并各色礼物,分乘了五艘大船,二十天前由京城出发,延运河南下,一路晓行夜宿,到五月初七日黄昏时,打前站的一艘快船已经先期到了江宁。
上岸先去通禀了曾家,说“我们世子爷和管家爷们随后就到,差小的先来给曾大人和夫人请安”,葛氏忙命打赏,叫专人陪着下去洗漱歇息。
自此后,每日派轿夫抬了曾雪槐专用的绿呢大轿到码头上等着,足足地又等了五天,才将熹国公世子陆修文等到。
且说陆修文祖父陆征,虽出身草莽,但他随大陈朝开国太祖皇帝一起起事,有从龙之功,恩封世袭罔替公爵之位。陆征父子两个皆是以军功著称,颇得先帝器重。
而到了陆修文这一代,陆征已去世,其子陆谦袭了国公位,想着自家的显贵全靠父子两个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换来的,太过凶险,到如今自己还是一身的伤病,便想从儿子这一代改换门风,弃武从文,还专门给长子取了个“陆修文”的名字。
谁知陆修文出身将门,天生就爱耍枪弄棒,虽相貌俊美,却性烈如火,暴躁易怒。只要一拿书本就犯困,一碰刀枪就精神。勉强读了几年书,先生换了无数,却始终读不出来。
陆谦实在无法,只好随他去了。
陆修文果然是将门出虎子,十六岁便中了武举,先在骁骑营里任职,后由陆谦举荐,调拨到皇帝御前任着二等带刀侍卫。官职从四品,虽不甚高,但因御前侍卫万里挑一,非功勋亲贵子弟不能担任,又能亲近天颜,日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实在是显贵人家才能有的一种殊荣。
葛氏当初看中陆修文,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但江宁与京都相隔万水千山,双方家世虽各自了然于胸,人品性情却没法子了解得透彻。
这陆修文除了脾气火爆,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葛氏万万没有想到的。
且说陆修文,几年前由家中长辈作主,议定了和两江总督嫡女的亲事,他倒是没什么意见,随着年纪渐长,甚至开始盼着能早日将姑娘迎娶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