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自家新宅子是有水井的,不然自己也得跟着去河边洗衣服了。
又看她身后背篓上还背了她一岁多的小儿子,问道:“陈大嫂,去洗衣服咋还带着小宝啊,家里没人帮忙看着啊”。
“婆婆早晨带着女儿上山捡柴去哩”,胡氏说道,村里人都去山上捡柴,去的晚了,这山边缘的柴禾都捡光了,所以自家婆婆一大清早就带着两个女儿上山去了。
“怪不得哩”,经过几日的接触,宝珠对这新邻居家的情况也有些了解了。
胡氏的公公已经去世多年了,上头只剩个年迈的婆婆,胡氏夫妻俩生了二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9岁,小女儿7岁,儿子正是背篓上的小宝。
这一家老小主要靠陈大种地养活,一年到头要是地里收成好,就能吃饱饭;
要是收成不好,就勒紧裤腰带熬一熬,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
宝珠不由感叹这时候的人谋生手段也太贫乏了,竟然很少有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外出去谋生,一辈子几乎就把自己奉献给了自己脚下的土地。
摇头叹了叹,回到家推开紧闭的大门,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映入宝珠眼前的是一座宽敞荒芜的院子,院子最里边一间泥土建造的房子,墙壁多处已被雨水冲蚀,旁边还有一间新搭的粗糙茅草屋,这便是宝珠跟赵六新搬的家了。
虽然只有一间能住的屋子,但是宝珠还是很开心,毕竟这里怎么也算是自己真正的家了,等以后有钱了重新再造几间屋子就是了。
赵六正在院子里熬粥,见宝珠回来,说道:“出去碾米顺利么”,早晨原本赵六是想跟宝珠一起去村里碾米的,可惜宝珠自己嫌碍事,自个背着大半袋稻谷就急冲冲的出门了。
赵六只能作罢,后来想着大早上也没什么事,自己一个大男人总不能什么事也不干,全让宝珠一个姑娘家张罗,便舀了点米学着宝珠先前的样子煮点粥。
回想着宝珠以前熬粥的方法,又折腾了一刻多钟,才勉强把这灶炉的火生好,总算赶在宝珠回来之前煮好了。
赵六不由擦了擦额头的虚汗。
宝珠回道:“碾好了,有三十多斤大米呢,好一段时间都不用去那边排队碾米了”,村里碾米的人还真多,都是些汉子在排队,宝珠自个都没觉着怎么着,这些爷们倒是个个都别别扭扭的。
又见赵六熬了粥,高兴道:“真不错啊,你们书上不是都说啥君子远庖厨么你咋还下厨了”,宝珠乐哈哈的打趣着赵六。
赵六摇摇头说道:“世人对这句话多有误解,君子远庖厨的意思是,凡是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去杀害他们。”
“再说了,如今家里就你我两人,夫君连这等小事都不愿做,岂不是成了废人一个了”。
宝珠听赵六这么说,心里乐开了花,赵六这小伙子三观还是很正直的嘛,嗯,这观念得好好保持,以后得多多鼓励引导他多干活。
接着兴致勃勃的指导赵六煎了两个鸡蛋,还炒了个青菜。
宝珠看着炒好的菜,用筷子夹起尝了下,嗯,火候不到位,倒是刚好不咸不淡,接着劈里啪啦说了一堆违心的好话鼓励赵六,又叮嘱赵六以后再接再厉。
赵六猜出宝珠的心思,无奈摇摇头,幸好自己不是毛头小子了,不然说不定还真被这丫头胡乱夸的不知天高地厚了。
吃完早饭,宝珠想起自己的药材炮制生意,刚好也闲着无事便对赵六说道:“我准备上山去转转,顺便采点药草”。
赵六一听便知道,宝珠这是还没有打消靠炮制药材挣钱的念头,也不阻拦,叮嘱道:“小心点,不要去太远的地方”,赵六还真怕这丫头跑深山里去,碰到野兽什么的伤了自个。
至于村里的人,赵六倒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