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宋三哥是在镇上当账房的,来往见识的人也多,深以为妹夫的风采比那些有大户人家的少爷也没差了,又深深惋惜赵六无法再参加科考了。

最后吃完午饭,宝珠跟赵六在宋家人的目送下,坐上牛车往青山村去了。

等宝珠和赵六走后,宋老太和宋老头回屋谈起了今日宝珠回门的事,宋老太说:“你觉得女婿咋样……”

宋老头摸了摸胡须,笑呵呵说道:“女婿是个不错的,待人温和有礼,说话也中听实在”。

宋老太点头说:“那有没有说以后这日子怎么过总不能每日躺家里,等着闺女伺候吧。”

宋老头摸着胡须的手一滞,悻悻然说:“这我忘问了……”

宋老太闻言,骂道:“说半天屁都没打听出来”。

坐在车上望着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庄稼,宝珠内心一片宁静,恍如置身世外桃源。

不禁笑了笑,宝珠想这可不是世外桃源么,以后没有加班没有熬夜,只有青山绿水常伴,哦,还有一个帅哥。

不过还是得想点挣钱的法子,青山村背靠大青山,也许自己可以上山采药,或者收购别人采摘的药材,炮制后卖给药铺。

自己在现代就是专门研究中药的,炮制药材也是其中一门课程。宝珠越想越高兴,连日的烦恼总算理出点头绪了。

赵六看宝珠一会笑一会苦恼的,觉得怪有趣的,乐道:“何事想得这么投入”。

宝珠眨了眨眼睛,笑眯眯说道:“我想明白以后做什么营生了,小时候在我姥爷家学了点儿炮制药材的方法,以后我也可以试着炮制卖给药铺挣钱”。

宝珠姥爷年轻时在药店当过学徒。刚好小时候宝珠在姥爷家待过颇长一段时间,可以谎称是那会儿跟姥爷学的药材炮制。

而且几年前宝珠姥爷过世了,也不怕露馅。

赵六听后,顿感好笑,没想到小姑娘已经在为未来生计发愁了,说道:“原本我打算搬到新宅后,跟村长商量在屋前搭几间茅草屋,开个学堂,挣点银子,只是事情还没定下来,所以没跟你说。”

“往日你在娘家怎么过还是怎么过,银钱的事你不用操心,我来解决。”

宝珠听了,忙说道:“你身体不宜劳累,给学生上课很辛苦的吧”,教书育人费神费力,碰到顽劣的学生还得被气得内伤。

而且读书这么费钱,青山村这么穷的地方,估摸着没什么人乐意送孩子去念书,到时没人来岂不尴尬。

其实宝珠想岔了,古时的人们对读书人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

这时的老师权力还是很大的,不仅可以管教,还能呵斥体罚学生,而且这时的人都很珍惜读书的机会,很少会在学堂上捣乱的。

赵六说:“不碍事,而且整日待在家里不动,更不利于身体修养”。

宝珠想了想,确实总比无所事事好,也就不再劝了。

傍晚,宝珠去赵家菜园子割了点韭菜,又借赵家厨房煮了点粥、炒了个香喷喷的韭菜鸡蛋,端回房间准备吃晚饭。

分家后,赵家厨房和菜园都分给了大房,在新的厨房搭好之前,各家暂时先借用原来的厨房烧饭。

至于蔬菜瓜果什么的,自家菜园子种的菜都不值什么钱,也可以随意去摘。

待宝珠和赵六吃完晚饭,赵二嫂进屋说道:“六弟六弟妹啊,今日你们回娘家后,我跟你们二哥去把那边宅子打扫擦洗了一遍,你二哥还在屋旁边搭了个小茅屋,给你们当厨房用”,

“二嫂绝对没有要赶你们的意思,就是想来跟你们说下那边打扫干净了,哪天要搬知会我跟你们二哥一声,这些搬搬抬抬的活都交给我们”,赵二嫂担心六弟六弟妹误会,赶忙又解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