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3)

“你妈妈是为你好啊,舒永……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是这样吗?林舒永这样想着,开始怀疑了自己。也许是因为他太“叛逆”了吧,妈妈总是在吃饭的时候念叨着这两个字,她说,一定要趁着他还没有到青春期的时候,就扼杀他叛逆的心思,否则林舒永就会学坏。

也许是我学坏了。

于是,他在恨和自我责备中挣扎着,就这样渡过了几乎整个青少年时代。他记得,在高一的时候,他趁着独自去书店的机会,看了一本名叫《向日葵不开的夏天》的小说,里面描写了一位因为孩子流产而疯癫的母亲;还有一次,他沿着这本书所在的书架继续读下去,另一本书《倒错的物体》里,也有一位因为失去孩子而疯癫的母亲。

孩子,就是母亲的命啊。

这个世界是这么教他的。

可是,为什么母亲视孩子如命的目的,就是要让他痛苦呢?

林舒永不知道。他只是越来越恨他的母亲,可是他又要听话,他听着各种“长辈”的话。

要感恩,要爱妈妈,要听妈妈的话,要多帮妈妈的忙,要体谅妈妈的辛苦。他一样一样听着,很多话是外公在病床上对他说的,他都听着。

考上心仪的大学之后,窗上干得硬直的黑纸皮终于被除去了,是爸爸过来拆掉的,他说:“舒永长大了,学会自律以后,就不需要外物的协助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他在夜半出门喝水的时候,听见爸爸在房间里和妈妈吵架,妈妈不愿意把纸板撕下来,因为她了解到本科学习的最高成就是保研。爸爸却很生气:“如果以后有同学或者女朋友来家里,看到这个纸板,人家会怎么想?!这房间窗子和门一关,就像棺材一样黑……”

他在饮水机前呆滞了许久。

原来,他在棺材一样的房间里,已经住了差不多十年。

上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带朋友回家过,就算生日也只是在外面过。也许在那些时候,这“口”棺材就已经成为了他自卑的原因。

可是,他还没有完成妈妈的心愿,他的人生还没有高朋满座、前途光明。所以,他继续戴着快乐的面具,在人前永远做到最好。

直到他遇见了郭汉。

不同于身边的大多数同学,来自南方小城镇的郭汉是一个从小活得格外自由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没有多少文化,因为上头还有一个大他十二岁的哥哥,父母对于郭汉的管教都格外宽松,无论他去哪里玩儿,只要不出生命危险,都能随便跑。郭汉的哥哥高中都没有毕业就辍学打工了,他的父母对他自然也不带多少厚望,然而郭汉自己却很喜欢学习,他的成绩很不错,父母自然也高兴,偶尔应他的要求送他上补习班,此外也依旧任他玩乐。

郭汉和林舒永睡觉时头碰着头,很方便说话,随着时间的流逝,郭汉将他的童年生活渐渐填充进林舒永的世界。郭汉的家住在山顶,每次下山来回就要半个小时,爸爸总是用一辆破旧的摩托载着他周游“世界”。他家不是住在公寓里的,而是两间对门的小平房,哥哥一个人住在对面,他和爸爸妈妈住在这一边,因为哥哥的房间和厨房连在一起,所以他的房间里老是会进老鼠,还有各种各样的贼过来窍门偷东西……太多太多了。郭汉说着这些痛苦的事情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在笑着,林舒永只极度认真地聆听他说话,脸上是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羡慕。

郭汉住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粗壮的无花果树,每到秋天的时候就会结果子,于是,那一片的所有居民会带着孩子用长长的竹棍打果子,一人装一箩筐回家吃。果树旁边是一户大爷种的葡萄架子,大爷的家就在对面,每天下午的时候,大爷会用水管给葡萄们浇水,高耸的水柱迎着阳光,化成一道道凉爽的彩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