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失其道,荧惑守心

使吾延寿十年,必令鼎祚更迁

天地神祇,伏惟垂听】

北朝隆和十三年秋,静和敬上

“隆和十三年秋……”宋枝鸾默念这句话,“已是北朝末年,据我所知,确有一位封号叫做静和的公主。”

玉奴很感兴趣:“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知,我知道她,只是因为这位静和公主未满十八便早逝,北朝历来早逝的皇子公主都会被葬入皇陵,史书上说她早慧,却为帝所不喜,是个例外。”

玉奴没有说话,看向石壁上的字。

宋枝鸾将烛台放在一边,用手贴在冰凉的刻痕上,轻声道:“真是没想到,这座公主府底下竟还长眠了这样一段往事。”

曾经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站在这里,野心勃勃,欲挽天倾。

“可惜了,”玉奴半晌开口道:“静和公主最后似乎失败了,这条密道也被掩埋。”

宋枝鸾把手放下,“也不知会通向哪儿。”

玉奴转头,宋枝鸾弯起眼,依旧是她熟悉的模样,语调稀松平常,却在她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把这条密道疏通了吧。”

……

夜半三更,谢预劲处理完公务,沐浴上榻。

他枕着手,雪白的寝衣,淡雅的藕粉色在跳动的月色烛影下,也染上了几分靡丽。

宋枝鸾的帕子不知何时留了她身上的香。

谢预劲用手慢慢揉搓,眼里深不见底。

第36章 为何会这么想见她。

早春的天, 殿中还烧着暖炭。宋枝鸾脱下了袄裙,换上了更轻薄的春衫,出去时只用大氅一披, 也并不冷。

辰时国公府的侍卫过来传话, 说今日下朝, 宋定沅留了谢预劲议事, 这两日谢预劲要外出巡营, 教学之事须等他回来。

宋枝鸾让人打发了赏钱, 用过早膳,回笼觉睡到日上三竿。

醒来时稚奴就在屋里等着, 桌上放着药, 宋枝鸾醒了, 晨曦倾泻而入, 她将药喝了,身心舒畅,笑着道:“我近来很少有胸闷的感觉了。”

“应是谢将军的药起了作用,殿下喝了半月, 气色比从前好上许多了。”

“是你的药。”

稚奴嗯了一声, 夹杂着询问的调子。

宋枝鸾没接着说, 稚奴纯良, 却很聪慧,懂天文会卜卦推衍,再说下去, 她指不定就能猜出什么。

“殿下今日还要练箭么?”稚奴让人把药碗收下,拿出一包蜜饯给她。

宋枝鸾捏了一块放进嘴里, 咀嚼出甜味,“练, 既然他这两日来不了公主府,那本公主也不必等那时了,这就开始吧。”

稚奴应了声是,然后命人准备东西,端盆捧盂的,吃食茶水,靶场上很快便列了两排侍女。

一连练了两个时辰,快到夜里时,玉奴才现身,宋枝鸾见她来了,便练到那,叫上稚奴,三人一同用膳。

用完膳,玉奴拿出两张舆图,一张是公主府的,只是补充画出了昨日丈量的密道,另一张是帝京的,不难听出她刻意压低的情绪,朝宋枝鸾道:

“如殿下所料,这条地道,确是打算通往皇宫。”

玉奴点在一处街坊,“但不知是何原因,在这里密道就断了,也许是静和公主来不及继续就病逝。”

都挖到家门口了,咫尺一步就是皇宫内院,论起做什么来,必然是多挖一些更方便。

宋枝鸾看着舆图,手抵着唇,思索道:“也或许是不清楚皇宫底下的布局,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玉奴点头,眼前递来一卷画。

她接过,看清画上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