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崔大山他们屋子分出一间来,但也能说崔大山夫妻俩在她屋子分了一半出去。
家里这么多人呢,总挤着住哪儿行。
七岁倒还好,等她十岁十五岁了,也要这样住着吗。
崔如英回来就睡这间小屋子里,木板隔着,等她再长高点,脚就得露到外面去。她也想要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呀,有个桌子,能写字,还有衣柜。
梳妆台她现在就不强求了,当然,若是崔大山能给她打一个,自然更好。
不过这些现在也只能想想,才开铺子,哪儿有钱。可不说,崔大山他们才不会想这些事。
装好饺子,崔如英锁上门,就给送过去了。
中午吃过肉了,晚上吃素馅儿饺子,别有一番滋味。
猪油渣她炸得金黄,也没放太多,过几天崔大山他们还能再吃一顿。
还另带了一小碟猪油渣,不管是蘸盐还是蘸白糖都好吃,给二丫他们当零嘴儿。
晚上生意也不错,而且来喝酒的客人更多,每日酒坊就要往铺子送一次酒,因为崔家买的多,酒坊老板也给便宜了些。
从前十文一斤二十文一斤的,如今买的多,每样便宜了一文钱。
每日铺子要拿六十斤的酒水,尽管酒水崔家没要太多利,但一日下来,也能赚一钱银子。
经过这些事儿,崔如英也琢磨了好多事儿。
这种大单子,有一单就能赚好些钱。就比如酒坊,每日有人打几两几两的散酒,几十几百个人都比不上大单子。
大单子虽然便宜,但薄利多销,也能多赚不少钱。
六十斤酒,四十斤十文的,另外二十斤是贵的,崔家定就要花近八百文,酒坊的利润肯定更高,多来几个这样的大单子,一年都不用发愁了。
崔家现在生意不错,但天气不好客人就少,才开业还新鲜着,免不了担忧生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