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是为了一家生计,后头不知道为啥生意越来越好,就想着开铺子。

婶子头几日开业的时候也过去了,肯定能看出来生意还算不错,这会儿家里忙不开,就想问问婶子能不能去铺子里做活儿。”

崔如英觉得自己说得还算清楚,“活儿还是之前的活儿,只管招待客人、传菜,就这两样。吃喝都在铺子里,工钱是每个月三百文,有两日假,若是再请假就得扣工钱了。”

一个月三百文,去铺子差不多得二十八日,一日差不多是十一文。

“工钱我打听过,别的铺子里头伙计都是这个价钱,不过婶子放心好了,若是铺子生意好了,每个月还有奖金,若是一个月全到不请假不迟不早退,还有五十文的全勤。”

崔如英这昨儿晚上还好好想了想,究竟该怎么发这月钱。既然要顾及情分,不可能只给三百文,可多的都有什么,既能让刘婶儿长此以往地干下去,还好好干,就得把多的分开。

崔如英就想起以前上班怎么发工资了,月钱是由底薪和提成构成,除此之外还有全勤和绩效。

这个就挺好,条条框框都写上,都拿下,也挺多钱呢。

“这个算起来也麻烦,但都会写进文书里头。还有,客人如果给赏钱,铺子拿两成,自己能得八成。”

有的客人大方,的确会给这些。

刘婶儿没听太明白,也没打听过,神色愣愣的。

崔如英笑了笑道:“婶子,咱们两家亲近,若是你真的愿意过来,事先说得清楚点,也省得伤了情分。”

这些都加起来,一个月其实也不少,比当初崔大山做木工还要强。

但若是比着铺子赚的钱,那肯定是没法比。因为方子最值钱,租金啥的都得另算。崔家投进去的银子也不少的。关系亲近的在一块儿干就是这点不好,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

一谈钱了就容易伤感情。

刘婶儿点了点头“我都知道,不必说,就是该咋办就咋办。不过,去不去……”

活了这么久,又是三个孩子的娘,刘娘子自然知道这些。也能明白崔如英说这些是为了她好,以崔家现在的生意,去外头找个短工,一个月给三百文钱也有的是人干。

僧多粥少,去城外护城河码头做工,一日才八文,还风吹日晒的,找个正经活儿哪儿那么容易。

刘婶家仨孩子,最大的是虎子,芸芸跟二丫差不多大,还有一个小儿子。都这么大了,也用不着看,她出去赚些钱也合适,毕竟孩子马上长大了,日后要成亲,靠她相公一人也辛苦。

但这么大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