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前听元始天尊说法,说西天灵山的金翅大鹏拍动一下翅膀,会导致东海龙宫一场风暴,以此譬喻世事无常,因果交替,总有那“遁去之一”居中变化,任大罗金仙也无法算尽天数。如今一看,果不其然。

当然,这些感慨自然是不能写的,李长庚把文书范围严格限定在“冒名顶替”之内,不涉其他。写完了玉简,李长庚郑重地用了一个启明殿的印,填上六耳第一次递诉状的日期,提请灵霄宝殿裁定。

李长庚知道,这份文书什么也改变不了,但至少对六耳是一个交代。虽说那小猴子不知躲在哪个山沟里咬牙切齿,但既然答应过要给他一个说法,那就给他一个说法。

灵台之内,浊念元婴再三跟正念元婴保证,这是其在启明殿的最后一项调查,也是成就金仙前的最后一桩因果。从此之后,李长庚便可以毫无挂碍了。正念元婴将信将疑,但见浊念元婴鼻青脸肿,估计闹不出什么花样,也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让守殿童子把文书送出去之后,李长庚啜了口茶,把袖管里六耳的一缕妖气取出来,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野猴子。可是做了半天法,却不见回应。这野猴子从三官殿逃下去之后,一直没有踪迹,就连千里眼和顺风耳都寻不见。

“算了,等风头过去,过些日子再去寻他吧。”李长庚无奈地把妖气收回,继续喝茶。过不多时,守殿童子送完文书回来,顺便把最新的揭帖搁在案上。

李长庚喝饱了茶水,又闭目养神了一阵,这才懒洋洋地把揭帖拿过来。这一看不要紧,“哐当”一声,茶杯跌落到了地板上。

这揭帖已推进到了四十六难。上面讲突然出现一个假猴王,与真猴王一番争斗,不分胜负,打遍天上天下,最后到了如来佛祖面前,才真相大白,假猴王被当场打死,原来是一只六耳猕猴。揭帖总结说,这猴子其实是孙悟空自已的心魔所化,一体两心,善恶兼备,唯有刻苦修持,方可扬善泯恶,战胜自我云云。

李长庚自然不会信揭帖总结出的大道理,他当即传音给观音,问怎么回事,那边观音长长叹息一声,说:“老李我也不瞒你,这一难,其实是个意外。”

取经队伍原本要去火焰山,结果半路休息的时候,突遭袭击。袭击者是一只猴子,长得和孙悟空一模一样,从路旁冲出来,举着棒子就砸。孙悟空本来没打算和他起冲突,他却不依不饶,最后两个一路打到灵山脚下,他疯了心,居然连佛祖法座都要冲击,结果被护教金刚们合力击毙了。

“那只假猴王,就是三打白骨精时替悟空出手的那位吧?”观音问。

李长庚默然点头。

“他干吗袭击取经队伍?是老李你没结钱,过来讨薪吗?”

李长庚还没回答,观音自已又给否定了:“不对,不像是讨薪,他那做派跟主动求死似的,嚷嚷着什么‘我才是真的,我才是真的’,对着孙悟空狠打,不管不顾,满眼绝望。唉,那神情,和孙悟空几乎一样。所以我一度都被迷惑了老李你知道他这是怎么回事吗?”

“许是受了什么委屈,无处宣泄吧?”李长庚口气虚弱地答道,然后面无表情地放下笏板。

世人包括观音在内,都以为六耳变成孙悟空,是为了骗过取经人的眼睛。只有李长庚明白,那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走投无路之后,被迫用最极端、最绝望的行为向三界发出呐喊:“孙悟空”这个名字、身份和命运,本是属于他的。六耳唯有如此,才能争取到一个说法。

可惜的是,揭帖公布出来,他非但没讨回身份,自已反倒被说成是孙悟空的心魔,又一次背上被替代的命运。

李长庚回顾至此,忍不住想,倘若当初自已查实了这桩小事不,哪怕自已态度只是稍微用心一些,也许结局便大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