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殿里变得静悄悄的,就剩下他一个人。李长庚把剩下的仙露茶一饮而尽,织女能准点下班,他可不能。
三个野妖怪的酬劳、虎穴的租赁钱,都得尽快提交造销。天庭对这方面管得很严格,过了一年人间的一年就不给报了。每次往财神那儿送单子稍微晚一点,赵公明的脸比他胯下的黑虎还黑。
但那三十九位神祇的接待费用,就没法报了。人家不承认是护送玄奘的,师出无名。幸亏李长庚有经验,预支了一笔备用金,回头想办法找个名目找补上。正好他的仙鹤今天也受了伤,说不定能顺便弄点营养费出来。
除了造销,他还得为今天这场劫难写一张揭帖。这揭帖将来要传诸四方三界,以作揄扬宣广之用。
其实灵霄殿有专门的笔杆子,不过魁星、文曲那些人懒得出奇,只会不停地找启明殿要东西。与其让他们弄,还不如自已先写好方便。
李长庚捋了一遍今天加班要做的事,觉得头脑昏沉。他吞下一粒醒神丹,麻木地翻动着筐里厚厚的一摞玉简,忽然殿外传来一阵隐隐的轰鸣声,晃得整个大殿都有些不稳,那一摞玉简“咣当”砸在地板上。
李长庚一惊,这轰鸣声似乎是从东方下界传来的,可什么样的动静,才能让灵霄殿这边都晃动不止啊?难道又有大妖出世?
不过这种事自有千里眼、顺风耳负责。他为仙这么久,知道不该问的事别瞎打听,便勉强按下好奇心,俯身把散落了一地的玉简捡起来。他捡着捡着,忽然发现一枚刚写了一半的籀文奏表,心中不由得一漾。
李长庚的修仙之途蹉跎很久了,启明殿主听着风光,其实工作琐碎至极,全是迎来送往的杂事闲事,实在劳心劳神,根本没什么时间修持。他一心想再进步一下,修成金仙,可不知为何,心神里始终有一息滞涩,怎么也化不掉,境界始终上不去。
其实他原本已不抱什么希望,打算到了年限便去做个散仙,朝游苍梧暮游北海,不失为美事。可五百年前天庭生过一场大乱,空出几个大罗金仙的编制。李长庚发现自已资历早够了,只要境界上去,便可以争上一争。
说不定这次做好了,便可以飞升成金仙。一想到这里,一股淡淡的热意涌上李长庚的心头,让他精神振作起来,重新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揭帖上。
揭帖的写法颇有讲究。首先要对整场劫难做一个回顾,但这个回顾绝不可提护法之事,一定要按照脚本设计那么讲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但必须这么说然后还要提炼出这场劫难的意义所在:体现出了劫主的何种求道品性?感悟出了何种玄妙天道?对后来修道者有什么启发?
其中的微妙用心,换一个没点境界的神仙来写,根本写不到点子上。
李长庚凝神,唰唰唰把揭帖一口气写完,思忖再三,提笔在揭帖上方拟了一个标题:“大德轮回不息,求真不止”。
李长庚看了看,把“轮回不息”四个字删了,太被动改成“修行不息”;再看了一遍,又给“大德”加了个定语东土大德,这样能同时体现出天庭和灵山的作用;第三遍审视,李长庚又添加了“历劫”二字。可他怎么读,怎么觉得心里不踏实,拿出那封鹫峰的通报细细一琢磨,发现自已果然犯错误了。
佛祖云:“法不可轻传”不是“不传”,而是“不可轻传”。也就是说,核心不是劫难,而是如何克服劫难,这才是弘法之真意。他勾勾抹抹,把“历劫”改成了“克劫”,想起那三十九位神祇的关心,又添了“孤身上路”。
可他改完再通读一遍,发现整个标题实在太冗长了。李长庚冥思苦想了半宿,索性统统删掉,另外写下六个字:“敢问路在何方”。
这回差不多了。李长庚左看看,右看看,颇为自得。这标题文采不见得好,但胜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