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和他对坐,也言及相似的话题。银绸与萧遥堪称谢竟最为熟悉的两位朋友,她们的身世天差地别,她们安身立命的“道”不尽相同,她们站在人生岔路所作出的选择,亦是迥然相反。

可她们的本心却是一样的坚若磐石,贵贱不更易,生死不能移。

“是了,”他陪着她淡淡笑道,“你我相识第一日,你便说要将家里医馆开起来,虽然迟了些迟了十六年,可毕竟还是要说到做到的。”

谢竟一路将银绸送到了公车门,立在护城河上的汉白玉石桥头,望见她的车马渐渐变小,变成一个黑点,最后完全消失,只剩下空空的门。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回昭阳殿的途中,谢竟一个人在前面慢慢地走,内监宫人遥遥缀在后面,沉默地跟上。

神龙殿外的广场,一年四季都是旷然肃穆,独有除夕夜皇帝赐宴群臣,才会多些轻快声音。在那时此地,谢竟第一次遇见崔淑世,她隔着灯火与人影冷冷望向他,对即将到来的贞祐八年漠不关心。

兰台这时辰已经下锁,不再开放给各部官员查找典章。陆令章当年是为了寻一个于陆书青和张延都方便的所在,才专门给他在兰台内辟出一块空间。如今,整座宫阙都可以任陆书青取用了,他却仍日日只蜷在那略显狭小的书房中。

宫人间近来似乎开始盛行临海殿闹鬼的传言,这本也是太初宫每一座殿宇平等享有的待遇,不足为奇。也许此刻,就在谢竟看不见的咫尺处,陆令真与陆令章的魂魄还是幼时模样,正围绕在他身畔笑闹,沿着深不见底的永巷奔跑下去。

九华殿出生的“真命天子”拢共没有几位,还死得只剩下陆书青一人,更不知后世还会不会有。其实在择选皇后宫室时,谢竟主动说九华殿就可以,雕梁画栋满宫都一样,睡哪里不是睡。陆令从回绝是因为生育陆书青的始末实在让他后怕,谢竟不计较是因为他在最难捱时听到了母亲的声音,恐惧其实就不剩多少。

谢竟迈进昭阳殿的大门时,正值日头西坠,儿女还都没有回来。

陆书青午后出宫去玩了,谢竟想,他们坐上皇位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为了让陆书青还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暂时从储君的责任中抽身,出去找他自己挑选出的一群朋友可能也会成为他自己挑选出的一批近臣。

一些积弊已久的大事,譬如扩充科举取士,田亩制度、财赋税法的革新,士族、布衣以及商贾之间的矛盾,与漠北关于疆界和商道的战和……哪怕不可能都在陆令从在位的这几年间解决,他们也要着手为陆书青开头。

陆令从与谢竟议定,每三日让陆书青参与一次政事堂奏对,他们两人也会在场,谢竟只听,不开口。尚书台的奏疏,则由诸位长官遴选过后,择干系重大、难以决断的要事,呈上陆令从的案头,陆令从再将拿不定主意的带回御书房,与谢竟共议。

而更多时候,这种种繁复流程都会被蠲免。封后嘉礼当日,陆令从就一并白纸黑字写明了在朝堂之上、公事面前,谢竟所拥有的权力朝议不跪君、称臣不称妾、听政不垂帘。

薄暮时分,内殿总是最阒寂的,像是一眨眼间所有人都凭空消失了,谢竟一步一步踩在姜黄色的霞光里,室内一切陈设都被斩成两半,极浓的金与极深的灰。

面西的榻上,凌乱地摊着一堆书卷,都是陆书青素日爱读的。他习惯在这里午睡,宫人并不敢随意给他收拾。

谢竟停在近旁,顺手抓起一本倒扣着的典籍,发现是部笔记杂书,陆书青已经读到了最末的第十六卷。大约是如他当年一般,年纪稍长一些,便不再耐烦读圣贤书了,开始尽日琢磨着吟诗作词,卖弄些精妙的章句。

他把书翻过正面,捧到明亮些的窗边,随意拣了一段扫过去:“……六州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