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道:“剑匣的钥匙我随身携带,还有一把在王妃那里。我今日将这枚印玺藏于此处,此事陛下知,我与王妃知,钟兆知。天子圣明,那么来日若因这枚印玺出变故,只可能出在我们三个人之中。我与王妃自当慎重小心钟兆,你也要掂量清楚。”
钟兆堆出来分寸恰好、无可挑剔的笑:“小人铭记于心。”
二二.二
钟兆圆满完成了皇帝的吩咐,回宫复命去了,剩下陆令从与谢竟二人回到书房中,辗转难眠。
谢竟本就缺少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此时心中并没有成熟的主意,只是强自镇静地对陆令从道:“剑匣的钥匙我基本从来不碰。我也不会再把那玩意儿拿出来看。”
陆令从点点头:“我知道,那么说只是为了提点一下钟兆。”
“你说,究竟是像钟兆暗示的那样,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又一种新的试探?”
陆令从想了想:“父皇病中,母后与我娘都不太见,钟兆算是侍奉左右、能够离他最近的人。他的暗示不无道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我们也绝不可尽信。”
谢竟撇撇嘴:“照我说,以陛下的性子,根本没有什么一眼望到底的好事。他无非还是想看我们能不能沉得住气。”
陆令从表示认同:“沉不住气把这事宣扬出去,自然有相府来辖治我们,都不劳父皇动手。”
“更不可能沉不住气去问陛下,”谢竟当即道,“这种事情从来就没有去问的,也绝不能去问。天子赐你,别有深意,你谨小慎微地收下,这算是恩赏。但若表现出你对这件事有兴趣,这便是大逆不道了。从古至今,到先皇龙驭宾天那一刻才坐上太子位的君主,不都是这么战战兢兢过来的?”
“问题又回来了,”陆令从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我们该怎么办?就这么让它锁在剑匣里?”
谢竟走过去,抬手轻轻为他放松着肩背肌肉,陆令从一侧脸,嗅了嗅,执住他的袖子:“怎么有檀香味?”
“他们两个不爱用香,嫌腻乎乎的头晕,又没事就喜欢赖在我身上滚来滚去的,我便给自己衣裳熏上一点,也算是见缝插针地静心安神。”
陆令从闭眼养神,受用了一会儿谢竟柔和的力道,然后伸手揽过他往后仰去,两个人并排倒在榻上,双双睁眼盯着房梁。
“也许我们不至于需要如临大敌、自乱阵脚,”谢竟说,“但至少我们不能完全被动,不能像这样躺着等人打上门来。”
这其实是个恒理,陆令从当然明白,但是想明白容易,想解决却难:“这种事情上想要掌握主动权,最有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控制军队。但是,京畿军与羽林卫的上层背后派系势力极其复杂,各为其主、相互制衡,彼此间一团乱账,对外来者又是铁板一块,我想要此时插手,难比登天。”
谢竟忽道:“那如果……蓄养我们自己的兵力呢?”
陆令从一怔,颇为惊讶地侧脸看向谢竟。在他的认知里,谢竟作为一个从小在全家爱护之下长大、又一向极其珍视爱重亲眷的人,是并不太会、也不太愿意主动提出有风险的方案的。
他当然知道谢竟所指的不是昭王府那区区几十号家丁,而是军纪严整、武装精良、以一当十,但只听从他们号令的精锐私兵。
而这是一件不论在哪朝哪代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险事。
陆令从细细数道:“供养一支军队需要钱,需要铁铸兵刃,需要粮草,需要练兵的场地和长官,最重要的,需要征募士卒。这其中每一项都会牵引出千头万绪的枝节,也会有无数个可供出岔子的环节,要做好为此耗费多年心力,可能血本无归,更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谢竟沉默半晌,神色微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