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2)

皮焦香,里面软糯,口感很好,只是调味上缺了些,不过又何防呢,玲珑吃着觉的满足的不得了。

吃了饭,饮过茶,稍稍歇了一会儿,徐知安又带玲珑上了街。

现在的京城,没有后来生成的那种特殊的口音,又因运河往来频繁,南腔北调哪儿的口音都有,南人尤其多,各地的会馆也多。

闽商的会馆最多,然后是苏浙商会,然后是两湖商,然后是徽商淮商,商家会馆一条街,几乎全是南商。今年是大比之年,各处会馆尤其热闹,亲不亲故乡人,许多举目无亲的举子都在此处借住,商人们也慷慨,不管那人能不能高中,招待起来一样的周到①。

徐知安带玲珑将几家商会都转了一圈,说是商会,其实也是商铺,各家铺子里卖的东西都不同,京中的南布和瓷器几乎全被南商们隆断着,京里的布店要是没这几家的首肯,他们是不敢卖南布的,若无首肯,手里就算有南布也卖不出去。

然后玲珑明白了,若是不来这里走一遭,她手里那些布,八成是没人敢要的②。

玲珑四处转着,看见能用到的东西就买一些,多数她是用不着的,当然也买不起。瓷器这玩意儿,能在京中铺子看到的那些名窖出品,尤其是留了款儿的,那价格是真感人,她用了全部身家都不一定能买来一对儿官窑玉磬瓶。漆器比瓷器还贵,苏商的一个铺子里一架描金嵌珠宝玉石黑器小屏风,卖价两万多两,它还不藏着掖着,就明晃晃一进门的位置摆着,浑不怕磕着碰着了。

委实财大气粗的很。

珠宝饰品铺子也多,寻常的银簪银冠就是几两的价格,若有了工艺,那价格可是成倍的长……玲珑看看那些掐丝的美轮美奂的赤金簪,点翠簪,八宝翠钿,累丝凤钗……后面的价格,真是一点儿兴趣都不敢升起。

她是个穷人,只配看看而已。

转了一圈回来,只买了三几样物品,却花费出去了二十多两银子,玲珑心疼的直抽抽,这可是徐知安大半年的俸禄呢。

好在徐知安给力,他与黄家主见了面,说了一盏茶的功夫,家里那些布料就全卖了,只余几匹自家穿用的。

六百多两买的绸缎和细布,卖出了两千多两。

玲珑再次一朝暴富。

黄家主说一会儿就会派人过去装货。

徐知安的事办完了,玲珑也转累了,正坐在黄家铺子里歇着,然后就看见四五个人抬着一大箱子东西,放在她家马车里。

玲珑看徐知安,徐知安说:“是银子。”

哦,两千多两银子……玲珑稍微算了算,立刻瞪圆了眼――

二、二百多斤呐?

这可……真多啊!

顿时就不心疼花出去的那二十来两了。

徐知安摩挲了一把玲珑的头发,被她逗的呵呵直笑,与黄家主点了点头,就挽着她出了铺子,上了马车。

满载而归了,回家。

……

工部的农具还需等一阵子,但家里的园子等不了了,徐知安要消假上值,玲珑就叮嘱了平湖尽快去铁匠铺买两把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