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忽悠这几年就在往洛阳投钱的勋贵与朝官再多砸点钱。
一般来说,对一件事投资多了,感情就上来了。
赵仲针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开心不已。
转眼间,预定的日子到来了,武学修建时也设有大礼堂,此次讲座就设在大礼堂中。能进武学,视力都是过关的,是以学生之中没一个戴着护目宝镜。
武学生员入座之后本来正你一言我一语地交头接耳,可听到有人通报说官家到了,立刻都静了下来。怎么回事?为什么官家会过来?
武学生员们激动地站起来,齐齐地望向入口处。这一看,可不得了!不仅官家来了,还有韩琦、富弼、曾公亮……朝中大佬一个接一个地进门,别说生员,有的教头都已经激动得快要晕过去了!
搁在平时,他们哪有机会见到这些大佬啊!
第一五九章 实诚孩子
王雱这厮, 还真胆大包天地按照邀请函上说的, 让临时助教赵仲针把人给引到后排去。
教头们紧张地上前和王雱商量:“这不好?怎么能让官家和相公们坐后面?”
王雱道:“官家都答应了。你要是让官家他们坐在前头, 还有人有心思听吗?”
教头听后默然,都是毛头小子, 哪里经得住这仗势?便是现在这样,也依然有人不安得很, 僵硬地挺直背脊想表现出武学生的素养。
韩琦等人见官家二话不说往后走, 自然也只能跟着往后走去, 只是在座次上坚持要退后一步, 怎么都不和官家并排而坐。
官家对此早已习惯,又不是谁都像王雱那样高兴起来就自个儿把椅子挪近说话。他招招手让赵仲针也到身边坐下, 并戴上了内侍递上的护目宝镜。
护目宝镜一用上,立在最前头的王雱。
面对满座的大礼堂, 王雱一点都不怯场, 还隔空朝后排的大佬们来一个笑脸。
这一笑可真是笑得满室生辉,看得韩琦转开了眼, 幽幽地往王安石那边看了看。
王安石这家伙养个儿子操蛋,自己也操蛋,想也知道他写那个“面目姣好”肯定不是什么好话,韩琦估摸着原话绝对是“除了长得还行之外没别的能耐”。
可这种烂账韩琦没法和王安石算, 总不能去质问王安石“你在背后瞎写我什么”!
自己儿子长成这样还特别会溜须拍马到处钻营, 你王安石好意思在背后说人?!
王安石坐亲家司马光身边呢,察觉韩琦往自己这边看了眼,有些奇怪, 不过见司马光和他那一溜谏院同僚都正襟危坐,一副“我绝对要认真听完然后参你一本”的架势,王安石没和司马光说悄悄话,也专注地准备听王雱开讲。
王雱却没有说什么,而是先在正中央的巨大黑板上徒手画起舆图来。舆图从战国七雄开始画起,逐步演变到隋唐时期的疆域,版面足够大,所以多个地图并排画在一起也不显拥挤。
生员们在看到王雱凭空画出一个个舆图,心底的紧张莫名地消失了大半,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王雱把几个时期的疆域全都展示在黑板上。可惜的是,舆图画到唐时便戛然而止。
王雱秀了一手,在所有人感觉意犹未尽的时候转过身报出这次讲座的主题:都城保卫战。
这个论题很大,不过王雱主要是论证一个:江山在德也在险。
王雱洋洋洒洒地给未来的军官苗苗们讲解起历朝历代各个都城的城池防御系统,这种系统的归纳总结方式在这个时代很少见,主要是能够大量文献并从其中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太难。
他岳父司马光也是在崇文院那边干过好些年,又得到官方的支持,才得以博览群书、纵横史料,编写出大部头的《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