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2)

“臣已调度秘书省,官家令宗正寺与大理寺干员四十人,左右巡院各出一百人,共二百余人发派各州,调遣当洲府衙财政邸书,不出一月,定有结果参报。御史大人莫要轻断。”

王献微笑,淡定气派将御史大夫回的一愣。

御史想他跟邵梵还有赵晟已经做了让步,让左郑与右邵插手共察,便不再纠缠。

对高处观望的赵晟鞠手,“臣,臣只是担心王参知年轻,经验尚许不足。既官家与参知宰相已遣专人,臣无异议。”

王献隔空还礼,还是微笑,“那就谢过御史大人了。”

御史大夫微微哼了一声,撇过头去。

赵晟又怎会看不见御史大夫衣服下的几根花花肠子,这一查根本便是动了他们背后王党的利益了,但凡事看破但不能点破。

眼下,场内王献着红,梅雪尘着紫,倒是御史大夫身后跟着一群着绿的官员,赵晟眼光一扫,重新提笔在劄子上给台谏的写回批。

“官财取自于民,民着青,官着绿,可见官为民之仆。众卿都是我底下勤奋至极的好官,自然该取俸禄,只是这财如何取,取多少都该有个清平的论断不是。否则,国库,何时能满?账目,何时能对?”

一番话,暗递劝告警示之意。

此话一出那些人尴尬相视,包括御史大夫在内的,全都轻微咳嗽几声来掩饰心虚。

梅尘雪脸上只挂着平淡的笑容。

他看了眼缄默的王献和耐心温和的新帝,适时说,“官家,该谈谈这十六年前三万八千人被屠于雄殇岭的旧案了,这个案子当年草草了解,牵连的可是三万多常州兵民的性命,刺史失踪,成了一桩悬案,宫内宗正寺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案陈呈报过。”

王献低垂的眼也萌发出了点异样的碎光,在眼底起伏流淌。

他撩袍跪下,行礼请示赵晟,“臣想求请陛下让亲事者,右巡狱院院首邵梵入殿。”

其余人听这话都有些奇怪,赵晟当着众人的面,也得装作不知道。

“哦?他怎么会是当年的亲事者呢?十六年前,”赵晟的笔滑过葫芦形砚台取墨,看了王献的脑袋一眼,“邵郎将也才八岁,尚不知事啊?”

王献俯首,答,“他本姓王,是......前朝常州刺史,王凭之独子。”

此话一出,平地起惊雷。

终在十六年后,邵梵的身份被提起。

王家一案背后的三万多人的冤魂,也终在十六年后,以改朝换代为代价,才在王家后人的浴血争取下,求来一场能够平复冤屈,洗净污秽的审判。

御史大夫和其余几人异口同声,“此事当真?”

王献:“岂敢欺君。”

“......”

赵晟当时被拥护,便是宇文平敬第一个找到的他,宇文平敬有权,邵梵有兵,宿在修远侯府的庇佑下,这对半道父子互相成就。

虽说赵晟因为邵梵不请示,就故意私自将赵令悦送走心中不快,但他眼下无实权,而邵梵恰恰相反。

有宇文平敬,有邵军和半张虎符,他有恃无恐,对赵晟明言是因为开春要打三洲,需要前郡主做人质挟制赵琇和朝内赵光,才送她到常州修养的,但赵晟只觉得,他无法无天了。

可他毕竟真的捉住了废太子赵义,这件陈冤只好尽快提上案头。

否则他如何能心甘情愿地离开朝廷去打仗呢?

此人蛰伏十六载,找到后来长大的王献一起合谋,不为名,不要利,只求一个重新审判。

王凭是忠臣,而非罪臣,是英雄,而非逆党。

王凭带领的常洲三万八千百姓与官兵,不是战中叛逃遭遇埋伏,而是被自己人栽赃灭口,全数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