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3 / 5)

蓄锐,这要等何年何月才能收复长安啊?”

李怀光闻言勃然大怒,斥骂陆贽道:“领兵打仗是我们武人的事情,你这个书呆子懂个屁!告诉你你也弄不懂。”李怀光不签名,尚结赞也不发兵,向吐番借兵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陆贽碰了一鼻子灰回报皇帝,皇帝也猜到李怀光大概是因为逼着自己的皇上贬了卢杞杀了翟文秀而不安,为了安抚李怀光,皇帝下诏加封李怀光为门下侍中、太尉,并赐他免死铁券。

事与愿违,李怀光接到加官进爵赐免死铁券的圣旨,他不但不感到高兴反倒大发脾气,“古往今来,做臣子的要造反就向皇帝索要铁券,现在皇上居然赐我铁券,这分明就是逼我李怀光造反!”李怀光越说越气,将免死铁券狠狠摔到地上。李怀光发怒,众人都害怕得大气也不敢出,更没有人敢上前劝他。

陆贽劝告皇帝说:“逆贼朱泚退守长安,只不过是势穷援绝苟且偷生而已,怀光若乘胜进击,那就是摧枯拉朽啊。如今军队闲得骨头都要散架了,众将每次提到出战,他都千方百计阻拦,所作所为实在有违常理。陛下让着护着他,一次次曲意包容他,我看他根本就不理解陛下的苦心。陛下一味姑息求安,只怕变故难测,现在的情况已经相当危急,实在不可以等闲视之!陛下还须早作打算!”

陆贽说得这样严重,皇帝也急得要命,一时又无计可施。“事已如此,爱卿又有何良策?”

陆贽建议道:“李怀光、李晟、李建徽、杨惠元四将联兵,不但不能成功,反倒容易生事。为什么呢?一山不容二虎,四将不能同心协力讨贼,反倒互相掣肘。臣曾仔细观察过他们。臣以为这四位将军如果防守,他们就要么互相防着别人流言蜚语陷害自己要么造谣生事陷害他人;如果战斗,他们又都怕被他人分了功劳。如此下去,必然是大鱼吃小鱼。兵力弱的难免覆灭,兵力强的难免有异心,一旦生变就难以控制了。李晟一直要求移军东渭桥,请皇上先批准他的奏折。李晟移军既可避免神策军被李怀光吞并,也可借此试探试探李怀光。”

皇帝觉得陆贽说得有理,就命令李晟移军东渭桥,神策军奉旨移军后,李怀光知道皇帝已经明显的不信任他了,他也更加焦躁惶恐。

朱泚等人也发现了事态的变化,大汉宰相源休就自告奋勇去引诱李怀光叛变大唐天子。

源休化妆成普通军士混入怀光军营,伺机摸入李怀光中军大帐,两人本是相识,李怀光看到源休大吃一惊,立即喝令左右将他抓起来推出去斩首。

源休被军士们反剪双臂推推搡搡押着往帐外走,源休一边挣扎一边回头大声叫道:“且慢,我还有话要说。”

李怀光叫人又把源休押到公案前,沉着脸道:“今天你已是大唐的反贼,居然跑到我的大帐里来了,你还真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啊。”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源休不慌不忙道:“我今天冒死前来,是有一句重要的话想告诉太尉,太尉在斩我这个使者前,不会没有耐心听我把话说完吧?”

李怀光沉默了一下,挥手命令左右退出大帐,他不耐烦地对着源休喝斥,“你有话快讲有屁快放。”

源休不以为忤,他鼓起如簧之舌开始引诱怀光,“太尉已功高震主,引来许多大臣的猜疑,太尉又不知检点自己的言行,如此刚决犯上,逼迫皇帝贬逐奸臣不说,还当着皇上使者的面摔铁券,太尉让皇上颜面何存啊?就算他不想杀你,也难免朝中谏官弹劾于你,哪怕太尉立下再高的功劳也不管用了。淮阴候曾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一旦天下安定,太尉就会成为大唐的淮阴候,既然没用了,也就该被烹了。”

李怀光虽然不喜欢源休,却被源休说中心事,有火也不敢发作了。他拍着桌子不烦躁地喝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