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又有李建徽、杨惠元两支军队陆续到了咸阳,加入收复长安讨伐朱泚的行列,四支军队汇集到了一起,官爵最大的李怀光当了总指挥,虽然兵马越来越多,李怀光依然按兵不动,皇帝不断派谴使者催战,李怀光总是推辞说“士卒疲惫需要养精蓄锐,战机还不成熟”。于是七万多人的军队这一休养就是八十多天。在此期间,朔方将军们也多次请求李怀光速速出战早日收复长安,李怀光依然拖着不肯出兵。
这么多军队养精蓄锐,得有粮草蓄着哇。天下正乱,粮饷难继,朔方军和李建徽、杨惠元的军队多次出去劫掠百姓,因为李晟军纪严明,神策军不敢抢劫,朔方军讨厌神策军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就很大方地要把他们劫掠得来的物资分给神策军享用,神策军却害怕会被李晟军法处置,连送上门的东西也没人敢接。李怀光看了更加恼火,神策军能这样假装清高,恐怕还是因为他们的薪俸比朔方军要高得多的缘故,如果让他们也跟朔方军一样穷困,这些家伙还能经受得住诱惑吗?李怀光统率的朔方军是边防军,李晟统率的神策军是朝廷禁军,禁军的薪水比边防军高,所以李晟官爵虽然比李怀光低得多,他麾下军士领的薪俸却比李怀光的军士要高得多。
李晟上奏提醒皇帝说:“李怀光按兵不进居心叵测,恐怕会背叛陛下,愿陛下早作防备。为免神策军被李怀光吞并,请皇上下诏书命令微臣移军东渭桥,好让微臣光明正大脱离李怀光的控制。”
皇帝见了李晟的奏章大惊失色,当初不是李怀光及时出兵相救,他早就被朱泚干掉了,难道这位千里赴难的大臣也会背叛他吗?皇帝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李晟见皇帝那里没有动静,他急得要命,他知道李怀光相当讨厌他,也讨厌他禁止神策军抢劫。目前他就在李怀光眼皮底下,甚至李怀光还拥有指挥神策军的权力。可以说,他现在的处境,比当初的刘德信更危险。他能杀刘德信并且吞并刘德信的军马,李怀光当然也能杀他并且吞并他的军马,甚至比他当初兼并刘德信的军马更方便!于是惶恐不安的李晟一次又一次上表状告李怀光心怀异志,皇帝被朱泚背叛后,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李晟的奏章上得多了,皇帝渐渐也被李晟的焦躁情绪感染。他也害怕起来,是啊,如果李怀光也背叛他,还有谁能够救他又还有哪个能来得及救他呢?
第五十一章 时势造英雄 [本章字数:3824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5 12:38:05.0]
李怀光驻军咸阳已经快三个月了,他还想继续拖延战期,因为看李晟不顺眼,他就想挑起神策军的群愤,然后怂恿神策军士将李晟逐出军队。李怀光于是上奏皇帝说:“军士们合力讨贼,为什么唯独神策军赏厚,其他军队赏薄?如此厚薄不均,臣也难以号令军队,如今军中因此议论纷纷,军心动摇,陛下如果不能一视同仁,臣担心军士们会生变。”
皇帝眉头紧锁,他才看完财政大臣的一份奏章:中外经费已经只能支用七十天了!李怀光居然还要给军队加薪,皇帝头疼得要命,正当财政困难之际,哪有那么多钱拨给军队呢?要知道李怀光麾下神策军才一万多,其他军士可是有六万多啊!如果不给其他军士们加薪,又怕真的会像李怀光说的那样,军士们由怨生变,那麻烦就大了。当初不就是泾原军心生怨忿将他逼出京城而惹起这场泼天大祸的吗?皇帝左思右想,最后派谴翰林学士陆贽前往李怀光军营,让他见机行事,希望他能顺利解决这个大麻烦。
陆贽才到李怀光中军大帐,李怀光立即召集了许多将军来开会,神策军指挥官李晟也被请去参议此事。
李怀光明知皇帝不可能给军士们加薪,他真正目的只是想要皇帝给神策军们降薪,但是,裁减薪俸这种得罪人的命令,当然不能从他那里发出来,他就是想逼着李晟自己请求给神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