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筑城备战,李希烈就派谴壮士前去应蓦,于是汝州修城备战的军士当中混入了几百个李希烈的人,李元平还蒙在鼓里。见火候已到,李希烈派谴骁将率领三百骑兵杀到汝州城下,应蓦混入城内的淮西军士突然发难,这些人发起突袭杀掉守城的官军,抓住匆促应战的李元平,叛军打开汝州城门,押着李元平去见李希烈。别看李元平以往吹起牛来没边没际,一旦见到号称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李希烈,李元平竟然吓尿了裤子。李希烈被李元平弄脏了营帐,他气得要命,大骂道:“卢杞这个宰相是怎么当的,难道瞎眼了吗?居然派这种家伙来对付我!这也太瞧不起老子了!”
李希烈任命自己的判官周晃为汝州刺史,他又乘胜派谴大将四处攻城掠地,官军接二连三被他打败,东都洛阳的老百姓惊慌地躲入山谷逃避战火。
皇帝彷徨无计,卢杞总觉得老臣颜真卿碍手碍脚,老是跟他作对。竟然建议皇帝派谴颜真卿去游说李希烈效忠朝廷,说什么“李希烈正当年少,血气方刚,加上才平定梁崇义的叛乱,难免恃功傲慢、不知进退。淮西武将都不敢劝谏他,陛下如果派谴一位儒雅忠直、德高望重的文臣过去游说他,教他辩识逆顺祸福,李希烈必然洗心革面悔过,朝廷就不必为他兴师动众了。”皇帝听了就问到哪里去找这样德高望重能言善辩的文臣,卢杞就趁机陷害颜真卿,“颜真卿四朝元老,忠贞正直、学富五车、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绝对是游说李希烈的最佳人选。”皇帝听了心动,真的下诏派谴颜真卿去游说李希烈。听到这个消息,满朝文武都大惊失色,但是没人敢反对卢杞。
安史之乱时,卢杞的父亲卢奕被安禄山杀害后,安禄山叫人拿着卢奕和另外两位宁死不屈的大臣的头颅去恐吓逼迫河北、河南、齐鲁等地方的郡守投降。如果卢奕等人地下有灵,知道自己这样被叛军利用,必定死不瞑目。当时在河北平原做太守的颜真卿不畏**,率领平原军士击杀贼将后,颜真卿亲自送卢奕等死者入土为安。世事难料,二十多年之后,卢奕的儿子卢杞居然这样报答颜真卿。
颜真卿到许州,李希烈命令许多军士围着颜真卿谩骂不止,并且拔出刀来,恐吓颜真卿要把他生割了吃肉。颜真卿是真正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方正君子,他在这些凶悍的叛军面前视死如归、神色不动。李希烈见威胁无效,感觉很没意思,就打算把颜真卿送回朝廷去,恰巧投降了李希烈的前汝州刺史李元平也坐着在一边看热闹,颜真卿指责李元平不知羞耻,李元平就劝李希烈把颜真卿扣留下来做人质。
李希烈所向披靡,又见田悦、朱滔、王武俊、李纳等人都自封为王,他也自称建兴王。眼见颜真卿的游说半点效果都没有,李希烈的叛军反倒越来越嚣张,朝廷于是任命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同时又从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等地抽调一万多军士跟随哥舒曜出征。
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听到哥舒曜出兵,他也率军积极响应,结果被李希烈打得大败,全军覆没,张伯仪单人独马逃走,总算捡了一条老命,他那个节度使的旌节仪仗也都被李希烈夺走,连光杆司令都做不成了。李希烈很想收服颜真卿,就把张伯仪的旌节送到颜真卿面前示威,李希烈劝说颜真卿,“朝廷里养的都是这样的饭桶,真正贤能正直之士是没有出头机会的,你何必那么执迷不悟,偏要给这个昏君服务呢,现在河朔四镇都劝我当皇帝,你归降我,我任命你做宰相!”颜真卿见官军又打了败仗,老人绝望至极,伏地痛哭,从此闭口,不再理睬李希烈,也不跟任何人说话。
哥舒曜行至郏城,遇上了李希烈的前锋陈利贞,两军交战,贼将陈利贞落败,狼狈而逃。哥舒曜继续进军,行至颍桥,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哥舒曜回军屯驻襄州。李希烈派贼将李光辉袭取襄州,被哥舒曜击退。李希烈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