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们发动叛乱,他在军中发表演讲,“大家都知道了,朝廷完全无视我们的请求,一定要我们移屯原州,一定要派凶蛮无比的李怀光来统治我们,这是要把我们逼入绝境啊。兄弟们,我们还呆着干什么,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不声不响的任凭朝廷把我们往悬崖下推?如果今天我们能挨这一挙,明天朝廷还会狠狠踢我们一脚,我们不干了!我们不能吃这样的哑巴亏!弟兄们,怕什么,反他娘的!反对移屯,反对李怀光当统帅!”
军士们跟着呐喊起来,“反对移屯!反对李怀光当统帅!”喧嚣之声惊天动地。
世事难料,安史之乱爆发后,这支万里迢迢奔赴中原平叛的安西、北庭行军,辛苦征战多年,在安史之乱平息后又一直是国家屏障的泾原军,居然也拿起了武器、张起了叛乱的旗帜。
泾原军这样一闹,皇帝哪里还敢分心再去想什么征服回纥,赶紧把自家院里的大火扑灭了才是正理。
朝廷派谴李怀光、朱泚率军平息泾原军的叛乱。李怀光、朱泚兵临泾州城下,城里的刘文喜也磨刀霍霍,双方蓄势待发。
因为泾原军的叛乱,朝廷自然不再考虑跟回纥开战,既然不能跟回纥开战,那就继续外交谈判吧。回纥新立的合骨咄禄毗伽可汗的使者已经到了长安,请求重修旧好,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请皇帝把杀害他叔叔和其他回纥人的屠夫交给他惩罚!
皇帝当然不去考虑把张光晟给交出来,那也显得大唐太软弱了吧?再说了,自己如果真的这样听话,随随便便就把一位边关大将交给回纥人去屠斩,只怕其它的藩镇都会齿冷吧?那时,还有谁会为他保卫边疆,还有谁会忠心为他效力呢?
事情变得这么麻烦,皇帝犯了难,派谁去回纥谈判才合适呢?真想不到那位在振武被杀了的突董,居然是新可汗的亲叔叔!真是头疼死人!如果张光晟没有杀回纥人,大唐跟回纥不存在什么矛盾,那随便派个什么宦官去就成了。可现在处境这么微妙,万一派去的人一句话说不好,双方就得刀兵相见,可皇帝此刻实在不想跟回纥为敌。
宰相杨炎曾经提拔流放犯人源休担任京兆少尹,本来目的是想让原休监视京兆尹严郢,寻机抓严郢的过失,哪料到源休不但不去监视他,反倒跟严郢抱成一团,共同进退,他想找岔子都无隙可寻。杨炎早已怒火中烧,偏偏找不到机会发作,这时见到皇帝为难,他又立刻推荐源休,“陛下怎么忘了源休呢?那个人口才好得很,死的都能说成活的。皇上派他去,一定能办得妥妥贴贴。”皇帝对源休口才并没多少印像,但宰相这样隆重推荐,那个源休口才应该还不错吧?得,就是他了!
现在的源休只是一个京兆少尹,作为使者当然要足够尊荣,杨炎就把源休升为御史中丞。并派曾经护送崇徽公主出嫁回纥的羽林军官王保家做源休的随从,护送他前往回纥谈判。
皇帝看杨炎办事这么周到,他也挺满意的,他哪里知道杨炎这是借刀杀人,一心要把源休送给回纥人去屠斩呢。
第十四章 自从干戈动 [本章字数:2533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9 12:49:24.0]
源休不是傻子,他虽然知道自己遭了杨炎的暗算,却也无可奈何,明明知道前面的是一个陷阱,却不得不清醒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哪怕掉到陷阱里去。
皇帝虽然不愿意把振武守将张光晟交给回纥人去处置,却也不好让他继续镇守振武。一来怕可汗动怒,二来怕光晟跟回纥再起冲突,那就真的是火上浇油了,别弄得他没法收场了。既要平息回纥人的怨气,又不能显得大唐软弱可欺,皇帝左右衡量,最后让彭令芳担任振武节度留后;同时下诏征张光晟入朝,封他为金吾卫大将军,金吾卫大将军是一个清贵的闲职,金吾卫的职责是保卫京畿安全,几乎整个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