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需要,他愿意效力。
皇帝因为当年回纥人威逼他磕头的事件,对他们一直没有好感,如果有机会,他真的想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眼看着回纥内乱,本来是征服他们的天赐良机,可惜大唐却不能及时抓住机遇,而时机,总是稍纵即逝,皇帝不得不继续看回纥人的脸色。
命运真是诡谲多变,当回纥内乱的时候,大唐边疆也不宁静。原因却是出在宰相杨炎的那个让泾原军移屯原州建立新的军事重镇,并以原州为基础打开陇右、安西的宏大军事蓝图上。泾原节度使段秀实不是反对这个计划吗?杨炎就剥掉段秀实的军权,把他调入朝廷当太仆卿,你既然反对,就一边凉快去吧。
杨炎调开段秀实,就近任命邠宁、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兼任泾原节度使,让李怀光率领泾原军去实施他的军事计划。
这些年泾原军已在泾州扎根,非常不愿移屯原州,他们从北庭、安西来到中原平叛,转战万里,移屯多地,好不容易在原本荒凉困苦的泾州安了家,现在朝廷又要派他们去更艰难荒凉的原州,泾原军愤怒地抗议说:“我们是国家西边的长城,保卫边疆已十多年了,以前把我们安置在邠州,又建军镇又屯田,邠州才被我们经营得兴旺起来,朝廷就命令移屯泾州,我们在泾州披荆斩棘建立军镇,椅子还没坐暖,又要把我们驱赶到塞外去,我们究竟犯了什么罪,要被这样非人的对待?”节度使段秀实被征走后,军营里像是煮开了一锅粥,不满之声四起,再听到朝廷居然派李怀光前来统领他们,军营里一下子炸了锅。泾原将士纷纷跑去要求泾原节度留后刘文喜带头反抗李怀光的统治(唐朝军队也要像农民一样耕作,农忙时种田,农闲时练兵。军队耕作称之为“屯田”)。
泾原军为什么这样强烈抗议李怀光的管辖呢?
朔方军原本是郭子仪直接统领的,因为郭子仪年纪太大,军政不肃,皇帝让朔方大将李怀光担任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上任,朔方另外五位名望都跟李怀光相当的宿将李光逸、史抗、温儒雅、庞仙鹤、张献明等人都很不服他,李怀光就奏请中央征调这五位大将去首都长安做宿卫将军,朝廷任命到来,五位大将不得不怏怏入朝,五人才走到半路,李怀光亲自统领一支心腹精兵追上来,将五位失了军权的大将抓住,将已经过去很久的朔方军曾经打过的败仗都算在这五人头上,并判处他们的死刑,李怀光将五将全部问斩,就地挖个坑掩埋了。这五位大将一死,其他朔方反对派军官们见到李怀光都不寒而栗,再也没人敢违抗他的任何命令了,不管合理不合理,命令一下来,绝对无条件的服从。
李怀光诬陷无辜,无故诛杀大将,泾原军听到朝廷派这样凶悍霸道的人来统率他们,军营里从上到下,四处都是害怕、不安的议论之声,“李光逸他们五位将军都曾立下过汗马功劳,全部无罪受戮。这样凶暴骄横的将军能把我们泾原健儿当人吗?”
泾原节度留后刘文喜见到军士们这样反对李怀光并纷纷要求他拒绝李怀光的统帅,他就趁机笼络军心,代军士们跟朝廷谈判,“我们绝不同意李怀光做泾原军统帅,我们只服段秀实,请把段秀实还给我们!”
杨炎当然不能再把段秀实放回泾原去,如果他就这样屈服了,宰相的尊严何在?朝廷的威望何在?杨炎也放出话去:段秀实藐视朝廷,不听调令,绝不能再担任军职。
刘文喜只好退而求其次,河北的卢龙节度使朱泚入朝见驾后,这些年一直驻守西北边疆,朱泚宽和敦厚,美名深播军心,刘文喜就哀求道:“就算不能派段秀实来做我们的领袖,我们也不能接受李怀光,哪怕派朱泚来统领我们也是好的。”
杨炎继续拒绝。真正岂有此理,你们想要谁就给谁,到底是谁说了算?究竟你是宰相还是我是宰相?
泾原军绝望至极,刘文喜就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