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在凤翔节度使期间,因为非常欣赏自己幕中的判官崔枢,他就把一个女儿嫁给这个年轻人,李晟嫁女也就罢了,偏偏他喜欢这个年轻人喜欢得过了头,给女儿置办的嫁妆丰厚无比,比他另一个女儿的嫁妆丰厚得多,可那个女儿的夫婿却是工部侍郎张玉。张玉见自己堂堂一个工部侍郎,在岳父李晟眼里居然还没有一个节度判官重要。郁闷无比的张玉一气之下投靠了新任宰相张延赏,张玉动不动就向张延赏打他岳父的小报告。给事中郑云逵原本是李晟的行军司马,郑云逵在李晟幕中时曾有事情没办好被李晟骂过,此后李晟对他相当冷淡,基本上不再理睬这个人。张延赏入朝为相后,将郁郁不得志的郑云逵举荐到中央的门下省担任起居郎,不久又把他提拔为给事中,想当然郑云逵到中央后绝对没少打李晟的报告。
李晟虽然是个武将,城府却比许多文人还深,如今终于遇到了对头,张延赏有意无意的经常在朝堂上批评指责于他,他的女婿张玉和给事中郑云逵还跟着帮腔,三人一唱一和。自古众口烁金积毁销骨,虽然都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坏话说多了,一天天积累下来,实在难以保证他李晟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还能像当初一样光辉。
李晟被逼无奈,只好使用苦肉计,他把李家子弟都送到长安居住,又上奏皇帝承认自己无能并要削发为僧。皇帝当然不可能同意,李晟从凤翔入朝,自称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不堪再当重任,请求皇帝让他回京休养。皇帝也是聪明人,知道李晟的病跟张延赏有关,他就下了一纸诏书,让另一位宰相韩滉和刚刚入朝的宣武节度使刘洽设法解开张延赏和李晟的心结。
韩滉、刘洽大摆宴席邀请李晟和张延赏赴宴。席间,李晟和张延赏都很不自在,韩滉讲起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请两位大臣效法古人放下私怨共同为国家服务。
有韩滉出面,李晟就坡下驴笑逐颜开道:“当初本来就是李晟的不是,只是李晟爱面子,又正在气头上,一时出言莽撞,得罪了张相公,当时就后悔了。只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来。如今李晟与张相公都位极人臣,一言一行举足轻重,当然不能再意气用事了。张相公,李晟这厢给您赔罪了。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张相公就不要再记着李晟的过错啦。”
张延赏赶紧站起来道:“李令公快别说了,当年之事,延赏也有不是之处,我也要请令公多多包涵呢。”
韩滉大笑道:“好,好,我敬二位一杯,喝了这杯酒,以前的是非恩怨一笔勾销,从此大家结为兄弟同心同德辅佐当今圣上。”
是非恩怨一笔勾销只是韩滉一厢情愿的想法,欢饮过后,张延赏虽然见了结拜兄弟李晟不再摆着张臭脸,可李晟还是很不安,凭他的直觉,张延赏并没有因为韩滉和刘洽的斡旋而原谅他,张相公只是把怨恨从脸上搬到肚里去罢了,李晟不多久就证实了自己的猜疑。
为了彻底跟张延赏冰释前嫌,李晟想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张延赏的儿子,李晟托人去张延赏家提亲,张延赏想都不想就拒绝了。李晟知道张延赏还记着旧怨呢,他只有无可奈何感叹道:“武夫性情爽快,倘若酒席上承诺不记仇,一杯酒下肚,恩怨就随之化解了。文士小肚鸡肠,表面上虽然和好,心里依然记仇如故。张相公不愿许婚,这不是还记着当年的仇吗?得罪了这样的人,我李晟能不怕吗?”
贞元二年,吐番宰相尚结赞用反间计诬陷李晟跟吐番勾结,张延赏明知李晟是被尚结赞陷害的,他依然奏请皇帝罢掉李晟的兵权。张延赏罢免李晟后拚命支持马燧,力主跟吐番结盟,结果吐番人不守信用,平凉川劫盟,浑瑊差点成为吐番的阶下囚。张延赏惭愧无比惊怒交加,可是大错已经犯下了,追悔莫极的他因此急火攻心,竟至卧病不起。
大唐王朝几经动乱后,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