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3)

几岁的小姑娘一样。

而此时穿着一身深棕绣金撒花褙子的王榆坐在王老夫人的屋子里,旁边裴氏原氏蒋氏作陪,另还包括王檀王楹等人在旁陪坐。

王榆脸上带着愁容,却是没有一点家中要尚主的喜悦。

若 是别的人家,公主下降自家,还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太子殿下的亲姐姐,睡觉都改笑醒了,但王榆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对这王老夫人和裴氏等人叹气道:“…… 其实去年腊月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接到九弟尚主的旨意了,老太爷当时就气得昏了过去,后面更是病倒在了床上。还没过年的时候,老太爷便想亲自上京来看看是怎么 回事了,最后被我们劝住了。等过了年,连初五都没出,便让我和大爷急急的从山东赶了过来。”

裴氏关心的问了一句道:“那你家老太爷现在没事吧?”

王榆忧心忡忡的道:“还没缓过劲来,现在都还只能躺在床上下不来地。大夫说,他这是郁结在心,郁结不解,便好不了。”

裴氏道:“亲家老太爷还是该看开点好。”

原氏有些不以为然的道:“你家老太爷也真是的,尚主是天大的好事,尚的还是最受宠的福庆公主,若是我,做梦都该笑醒了,有什么好气的。”

王 榆看了她一眼,然后解释道:“二婶母可能不知道,我那小叔子自小就聪明伶俐,读书十分有天分,更兼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这一辈的人中,是家中最出彩的人 物。自小别人要读几遍才能记得的文章,他看过一眼就能记住了,别人要研究许久才能理解透彻的问题,他看过一遍就能领会了。之前童试和乡试,三房的七弟寒窗 苦读几年皆不能一次考中,而九弟只是临前抱佛脚看了几个月的书,便轻轻松松的考中了案首和解元。我家中婆母公公老太爷等人,谁不以他骄傲,谁不指望他能考 中功名好光宗耀祖。老太爷一直遗憾于自己没能做到内阁首辅,就指望九弟以后能弥补他的遗憾,以后能做到内阁首辅。若一尚主成了驸马,便不能再参政,那就相 当于绝了九弟的仕途。再加上这个驸马还是九弟亲自求来的,老太爷听到之后,能不气吗。”

裴氏和蒋氏颇能理解,诗书耕读之家出一个人才不容易,出一个天分高的人才更不容易,尚主虽然看起来风光,那也只是针对读不好的书的人。有本事考功名和入朝拜相的子孙,谁会愿意让他去尚主。

王 榆歇了口气,又继续道:“或许聪明之人,性子总是有些独立特行的,九弟便是自小不爱经济仕途,反向往无拘无束,每日游山玩水的生活。他常跟老太爷说的一句 话便是‘官场乃污浊之地,我不欲让自己深陷淤泥之中’。为了扭正他的性子,老太爷不知道想了多少法子。但偏又爱惜他的天分才华,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平时便 只能哄着他念书。家里人见老太爷宠他,便也都跟着事事顺着他。之前家里本打算给他定门亲事,然后让媳妇拘着他念书,但九弟没看上那个姑娘,扬言若家里逼他 成亲,他便出去外面一辈子都不回来了。本来两家都差不多要换庚帖了,老太爷听了他的话也无法,只得给女家道歉推了亲事。去年秋天的时候,九弟跟老太爷说要 上京,要在京里用功准备今年的春闱。老太爷以为他终于转了性子,肯好好用功了,不知道多高兴。高高兴兴的让人给他准备行礼银两,派了小厮跟着他上京,又写 信给二叔,让他在京里好好照顾这个侄子。哪知道春闱还没到,家里就接到九弟要尚主的旨意。”

王榆再顿了顿,再继续道:“老太爷接 完旨之后,当时就晕倒了,醒来后便让人去打听是怎么回事。后面才打听出,原来福庆公主在京中颇有才名,九弟上京之后听闻公主腹中诗书堪比男儿,九弟心中不 服,便去福庆公主在京中办的集文馆找公主挑战。结果不知怎么的,比着比着两人就看对了眼,九弟更跑去